昌都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附近学生约见一次五百元
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纳闷的。前两天路过街角奶茶店,听见几个穿着校服的孩子在聊天,嘴里蹦出“昌都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这样的字眼。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,现在孩子零花钱都这么阔绰了吗?
回家路上我一直在琢磨这事儿。五百块可不是小数目,都够买两双不错的运动鞋了。这些孩子真能随手拿出这么多钱?还是说,这里头有什么别的门道?
意想不到的发现
后来跟我侄女聊起这个,她正在上初二。她一听就笑了:“叔,您想哪儿去了!这是最近同学间流行的暗号。”原来啊,这是他们组织学习小组的暗语。“昌都约附近”指的是学校旁边的昌都路,“初中生”就是他们自己,“一次500”其实是说组队做500道习题。
我这才恍然大悟。想想也是,现在孩子压力大,周末约着一起写作业、刷题太正常了。只不过他们搞出这套黑话,弄得神神秘秘的,外人听着还真容易想歪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孩子挺有创意的。把枯燥的学习包装得跟地下交易似的,带点刺激感,反而让大家更愿意参加。我侄女说,他们每周六下午都会在昌都路那家漫咖啡包个长条桌,五六个人围坐着,各自带着练习册和卷子。
“最开始是班长发起的,”她咬着吸管说,“谁要是偷懒玩手机,就得请大家喝奶茶。现在我们都习惯了,比一个人在家学习效率高多了。”
年轻人的小世界
仔细想想,我们小时候不也这样吗?那会儿没有智能手机,我们就约在同学家写作业,美其名曰“学习小组”,其实少不了偷偷传纸条、分零食。只不过现在的孩子更讲究,还要找个有格调的咖啡馆。
我后来特意去那家咖啡馆看过。果然,周六下午靠窗的位置总是坐着几拨学生,面前摊着书本和试卷。他们偶尔交头接耳讨论题目,偶尔各自埋头苦写。那个认真劲儿,还真像那么回事。
店员跟我说,这些学生都是常客了。“他们每次都点最便宜的柠檬水,一坐就是叁四个小时。有时候争论数学题声音太大,我还得过去提醒小声点。”
看来,这个“附近学生约见一次五百元”的暗号,已经成了他们这个小圈子的通行证。知道内情的相视一笑,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什么神秘交易。这也算是学习压力下,孩子们自娱自乐的小把戏吧。
想想也挺有意思的。每个时代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小秘密、小圈子,用只有同龄人才懂的暗语构建起专属的青春记忆。等他们长大后再回想这段“昌都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”的时光,说不定会笑着摇摇头,感慨年少时的天真与美好。
现在的中学生确实不容易,课业重,竞争压力大。能用这种方式把学习变得有趣些,倒也是个不错的办法。只是下次再听到这种令人浮想联翩的暗号,咱们大人可能得多留个心眼,别急着下结论。也许推开咖啡馆的门,看到的只是一群认真写作业的孩子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