牡丹江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附近低价情感交易
牡丹江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早,才十一月初,街上行人就已经裹上了厚厚的羽绒服。我站在公交站台等车,呵出的白气在路灯下打着旋儿。站台广告牌上贴着小广告,有一张被撕掉一半的纸片上,隐约能看到"附近"和"低价"的字样。
这让我想起前天在小饭店吃饭时听见的对话。两个中年男人就着两瓶啤酒,聊着家长里短。"老刘他家小子,听说在牡丹江附近找了个对象,才处了两个月就散了。"穿着蓝色工装的男人压低声音,"现在这年头,两百块钱能干啥?吃顿饭都不够。"他对面的男人摇摇头:"感情这玩意儿,说值钱也值钱,说廉价也真廉价。"
街角的故事
我常去的一家理发店,老板娘是个热心肠。昨天去剪头发,她一边给我围上围布,一边叹气说现在年轻人处对象真不容易。"楼下那家婚介所,上周关门了。你猜怎么着?介绍成功率太低,现在的年轻人啊,谈个恋爱都像在谈生意。"她手上的剪刀咔嚓作响,"有的小姑娘直接问男方一个月挣多少,房子买在哪。这哪是谈恋爱,这是在谈条件啊。"
确实,现在很多人把感情明码标价。我有个远房表妹,去年相亲见了七八个,每个见面不到十分钟就开始问收入、问房产。她说这是效率,我却觉得这是在错过真正重要的东西。
记得我们父母那辈人,谈恋爱的时候哪考虑这么多。我爸妈结婚时,我爸就骑着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把我妈接回了家。现在那辆破自行车还放在老房子的地下室里,虽然锈得不成样子,可每次回去看见它,爸妈眼里都有光。
夜市里的温度
上周五晚上,我去逛夜市。在麻辣烫摊位前,碰见一对年轻情侣。女孩在挑菜,男孩悄悄问老板能不能多加两个丸子,然后从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二十块钱。女孩听见了,扭头说:"别加了,这些够吃了。"她拿起一串白菜,"这个我爱吃。"
两人坐在小塑料凳上,头碰头吃着一碗麻辣烫,有说有笑。那碗麻辣烫撑死了也就二十块钱,可他们脸上的幸福,是实实在在的。
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朋友的故事。他和女朋友大学恋爱,毕业后在牡丹江附近租了个小房子。最困难的时候,两人一共只有二百块钱要撑一个星期。他们每天下班一起去菜市场,挑最便宜的菜,回家一起做饭。现在他们结婚五年了,条件好了很多,可那段穷日子,却成了他们最珍贵的回忆。
他说:"那时候虽然没钱,但我们的感情是真的。现在想想,那二百块钱撑起的一周,比现在月入过万的日子更让人怀念。"
感情这东西啊,真的不能用钱来衡量。贵的未必长久,便宜的未必不值。牡丹江附近那些普通的爱情故事,每天都在上演。可能在某个小出租屋里,可能在某个路边摊,可能在某个公交站台。没有华丽的誓言,没有昂贵的礼物,就是两个人,真心对真心。
街边那家小花店,老板娘每天都会留几支不太新鲜的玫瑰,便宜卖给那些手头不宽裕的小伙子。她说:"看得多了就知道,感情好不好,不在花多少钱,在用心多少。"
现在的人总说感情变了味,可能变的不是感情,是我们看待感情的方式。把目光从价格标签上移开,或许才能看见真正珍贵的东西。就像那对在夜市吃麻辣烫的情侣,他们的快乐,不是用钱能买到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