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井做服务的小巷子,龙井茶香幽深巷弄
这条小巷子,怕是很多老杭州都不一定叫得上名字。它就藏在南山路往西湖方向的一个岔口里,青石板被磨得发亮,墙角爬满青苔。巷子窄得很,两个人并排走都得侧着身子。可偏偏就在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,藏着好几家和龙井打交道的小店。
巷口那家茶叶铺子,老板是个五十来岁的大叔,总是坐在那张包了浆的竹椅上摇蒲扇。有次我问他,这巷子为啥能留住这么多茶客?他慢悠悠呷了口茶汤才开口:“你别看这儿窄,往里头走的每家每户,可都泡了二十多年的龙井了。”说完又给我续了杯明前茶,那股子豆香味顺着喉咙滑下去,整个人都舒坦了。
茶香不怕巷子深
再往里走十来步,能听见炒茶锅哐当哐当的声响。顺着声音摸过去,是个带着天井的老宅子。老师傅正在里头炒茶,手心在两百多度的铁锅里翻飞,茶叶噼啪作响,满屋子都是那股熟悉的板栗香。他边忙活边念叨:“现在机器炒的茶样子是好看,可这龙井的魂儿啊,还得靠手掌的温度带出来。”说话间抓起把茶叶摊在手心,“你看这颜色,活像麻雀的舌头顶着点儿黄。”
住在巷尾的王奶奶每天下午准时搬个小马扎坐在门前挑茶梗。她手指头特别灵巧,枯瘦的手指在茶叶间跳跃,像在弹看不见的琴弦。“我们家叁代都住这巷子里,”她捏起一根茶梗对着光看,“从前我爷爷挑茶,我爹挑茶,现在轮到我了。这龙井茶香幽深巷弄,闻着闻着就是一辈子。”
最让我惊喜的是巷子中间那家小茶馆,老板把老墙皮故意留着没刷,露出的砖缝里居然种着几簇干枯的龙井茶枝。他说这是祖辈炒茶时溅到墙缝里的茶籽发的芽,“算是我们这条巷子的活见证”。茶客们就坐在这些茶枝下面喝茶,偶尔有茶花飘进盖碗里,倒成了最别致的点缀。
黄昏时分炊烟升起,整条巷子笼罩在淡淡的茶香里。送外卖的小哥骑着电瓶车熟练地穿行其间,车后座上绑着刚打包好的茶叶礼盒。虽然巷子外的世界早已天翻地覆,可这里的日子还按照茶叶的节律在过——清明前采茶,谷雨后修枝,入秋后焙火。有个从上海专程来的茶客说得挺在理:“在这喝一口茶,能品出整条巷子的年纪。”
天色渐暗时我又路过炒茶的老宅,老师傅正在收拾家伙什。他指着墙角那排陶罐说:“这些都是不同年份的龙井,最老的比你还大几岁呢。”暮色里那些陶罐安静地蹲在阴影中,仿佛把整条巷子的故事都封存在了里头。走出巷口回头望,屋檐下那盏灯笼刚亮起来,昏黄的光晕染着青石板,空气里还飘着若有若无的茶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