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乡100米内学生约,附近学子相约新乡
最近在朋友圈里,总是刷到同一个地标——新乡。尤其是学生们,好像都约好了似的,纷纷出现在以某个点为圆心,一百米为半径的小圈子里。这可不是什么巧合,仔细一看,原来大家都是在回应那个“新乡100米内学生约”的召唤。
你说这事儿有意思不?本来互不相识的一群人,就因为同在一个城市读书,通过一个简单的邀约,愣是走到了一起。我有个表妹就在师大上学,上周她兴冲冲地告诉我,她在学校附近那个很火的奶茶店参加了一场“附近学子相约新乡”的活动。她说那天店里坐满了人,都是附近几所大学的学生,大家聊着各自学校的趣事,分享着在新乡发现的宝藏小店,一下子就交到了好几个新朋友。
为什么偏偏是新乡?
说起来,新乡这座城市对学生真的很友好。大学城周边生活设施齐全,从图书馆到小吃街,从运动场到文创店,步行不超过十分钟都能找到。这种便利让学生们自然而然地聚集在一起,形成了独特的校园生活圈。而且新乡的消费水平对学生来说刚刚好,一杯奶茶十几块,一顿饭二十来块,完全在零花钱承受范围内。
记得我刚来新乡读书那会儿,也是通过参加学生活动慢慢熟悉这座城市的。第一次去平原公园,就是跟着学长学姐一起去的。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现在这么普及,大家就靠着口头约定在校门口集合,然后一起坐公交车出发。现在想想,那种纯粹的约定,和现在的“新乡100米内学生约”其实是一脉相承的——都是年轻人想要结交朋友、探索城市的心情。
现在的学生可比我们那时候聪明多了。他们懂得利用网络把想法变成现实,一条简单的邀约信息,就能把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。不过说到底,这种约见的本质没变——都是为了那份面对面的真实交流。在屏幕后面聊得再热闹,也比不上坐在同一张桌子前,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句话。
前两天路过大学城,正好碰见一群学生在组织读书会。组织者是个戴着眼镜的男生,他一边安排座位一边说:“咱们这次‘新乡100米内学生约’来了二十多人,比预想的还多呢!”看着他们热烈讨论的样子,我突然理解了这种约见的魅力所在。在这个人人都在线上社交的时代,能用最直接的方式把同龄人聚集在实实在在的空间里,确实挺难得的。
当然,这样的约见也催生了不少有趣的现象。学校周边的商家们都学会了在学生聚集的地方做宣传,咖啡厅推出了“学子专属套餐”,书店设置了“相约读书区”,连健身房都推出了学生组团优惠。这些变化让新乡的学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,也让学生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。
说到这儿,我想起去年冬天的一件事。那天下着雪,我在学校旁边的火锅店吃饭,旁边一桌坐了七八个学生,听他们聊天才知道,他们分别来自河师大、新乡学院和科技学院,是通过一个“附近学子相约新乡”的线上群认识的。那天是他们第一次线下聚会,虽然来自不同学校,但聊起在新乡的生活,每个人都有一肚子话要说。那种热络劲儿,完全看不出是第一次见面。
或许这就是学生时代特有的魔力吧——不需要太多理由,仅仅因为都在同一座城市求学,就能成为朋友。而新乡这座城市的尺度刚刚好,不大不小,让学生们既能享受到城市的便利,又能感受到社区的温暖。步行一百米的范围,恰好是年轻人社交的舒适圈,既不会太远让人懒得动,又足够容纳各种有趣的空间和可能。
看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这种轻松随意的约见中,我觉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在学业之余,走出宿舍,在和同龄人的交流中感受城市的温度,这本身就是大学生活重要的一部分。而且说实在的,毕业后回想起来,让你念念不忘的,往往不是某次考试的分数,而是这些看似随意却充满温度的相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