樟树附近300一晚同城约茶,樟树旁300元同城品茗相约
这几天朋友圈里总刷到樟树附近300一晚同城约茶的动态,说实在的,第一次看到这条信息时,我正端着枸杞保温杯在办公室加班。窗外霓虹灯把樟树叶照得发亮,突然就觉得手里的杯子有点沉。
其实很多人误会了这种邀约。去年冬天我带外地客户在老城区转悠,对方揉着太阳穴说想找地方醒神,我犹豫着拨通了樟树旁300元同城品茗相约的电话。没想到是个穿着青布衫的茶艺师,在巷子深处开了间小茶馆,全程用建盏冲泡陈年水仙。客户后来反复提起那个午后,说在茶香里谈成的合作格外踏实。
茶香里的市井温度
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是真的大。上周末遇见个95后程序员,他说每次调试完代码就爱来这儿坐坐。“比起酒吧的吵闹,叁百块能安安静静喝叁泡不同山场的岩茶,还能跟着老师认茶具——您看这把梨形壶,是老师从潮州手艺人那儿收的。”他转动着茶杯的样子,倒真像个老茶客。
有次碰见两位阿姨在角落里低声聊天,紫砂壶冒着丝丝白气。“孩子去留学后家里太冷清”,穿墨绿旗袍的阿姨用茶夹轻轻摆正茶杯,“在这儿认识了好几个同龄茶友,上周我们还组团去茶山呢”。她说话时眼角细纹像茶叶舒展的脉络。
这种樟树附近300一晚同城约茶的服务,意外成了都市人的透气窗。茶艺师小陈有次边烫茶杯边说,最忙是周叁晚上,“可能周中特别需要疗愈吧”。他记得常客里有个设计师总带着草图本来,说在茶香里画图线条都会变温柔。
其实想想挺有意思,同样的樟树旁300元同城品茗相约,有人来谈生意,有人来交朋友,还有人来温习孤独。就像此刻我面前的这杯凤凰单丛,蜜兰香在舌尖慢慢化开,突然就懂了为什么古人说“茶不入闹市”。
窗外又驶过一辆夜班公交,车灯扫过墙上的茶叶罐,在陶罐表面留下流动的光斑。穿麻布围裙的茶艺师正在教新客闻香,那姑娘小心翼翼地捧着闻香杯,忽然就笑了起来。或许这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——在某个寻常夜晚,用一杯茶的功夫,找回属于自己的节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