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水磨工作室喝茶,泉州茶水工作室研磨时光
午后阳光斜斜洒进窗棂,我推开那扇木门,熟悉的茶香便扑鼻而来。泉州水磨工作室喝茶这件事,不知不觉已成为我生活里雷打不动的习惯。
说是工作室,其实更像是老友家的客厅。墙角堆着些尚未雕琢的石料,几台传统水磨机安静伫立,而正中央那张老船木茶桌,早已被岁月磨得温润。老板阿斌正不紧不慢地摆弄着他的茶具,见我来了,只抬头笑笑,递过一杯刚沏好的铁观音。“今天试试这款,去年秋茶,滋味应该沉下来了。”
石磨转动间的茶香
水磨机低沉的嗡鸣声与沸水冲入盖碗的脆响,在这里形成了奇妙的二重奏。我看着阿斌将一块粗粝的青石固定在机器上,细密的水流顺着石面流淌。“很多人不理解,为什么还坚持用这么老的方法。”他手指轻抚过石料表面,“机器雕刻快是快,但少了味道。就像喝茶,袋泡茶方便,可哪比得上这样慢慢泡出来的有层次?”
我抿了一口茶,的确。这茶初入口略显平淡,但片刻后,喉间便泛起绵长的兰花香气。就像这水磨的功夫,急不得,每一道工序都得等到时候。
旁边一位常来的老师傅插话:“现在的年轻人啊,什么都求快。我孙子前两天还问我,为什么非要用石头磨,买个3顿打印机不好吗?”他摇摇头,端起茶杯,“可有些东西,快了就没魂了。你看这茶杯上的釉色,机器压的跟手工拉的,能一样吗?”
茶水之间的慢时光
泉州茶水工作室研磨时光,这十个字说来简单,真要体会却需要静下心来。记得第一次来的时候,我还不停地看手机,回复工作消息。阿斌什么也没说,只是默默地给我续茶。直到第叁泡,我才终于放下手机,开始真正品尝到茶汤里微妙的变化。
“你知道吗?”阿斌一边调整水磨机的转速一边说,“石头和茶叶其实很像。都要经历打磨,都需要时间。这块石头,”他指着正在打磨的石材,“现在看平平无奇,等磨出来,里面的纹理会让人惊艳。”
我看着他小心翼翼地将石材换个角度,继续打磨。忽然理解了为什么他坚持将工作室保持成这样——这里不仅仅是加工石材的地方,更是一个让人慢下来的空间。手机信号时好时坏,奥颈贵颈密码每周一换,来了这里,你就不得不暂时抛开外面的喧嚣。
常客老林最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,他说在这里打磨一件石雕,顺便喝完一泡茶,半天就过去了。“家里孩子总说我浪费时间,”他笑着将一块已初具雏形的石壶放在水中冲洗,“可这种‘浪费’,才是生活最奢侈的部分啊。”
窗外偶尔传来电动车的喇叭声,远处工地的敲打声,但在这间工作室里,时间仿佛流淌得格外缓慢。水磨机持续发出沉稳的节奏,像极了老式座钟的钟摆。茶在盖碗里慢慢舒展,释放出它积蓄已久的山川云雾。
夕阳西下时,我的茶杯见了底,阿斌手中的石料也显出了流畅的曲线。他关掉机器,用布轻轻擦拭着成品——一只憨态可掬的石雕小兽。“下次来,它应该就能陪你喝茶了。”我端详着这件作品,石头的质感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,就像刚才那泡茶的回甘,悠长而含蓄。
推门离开时,茶香还萦绕在衣襟上。回头望去,暖黄的灯光从玻璃窗透出来,映着阿斌收拾茶具的身影。明天,这座城市依然会快速运转,但我知道,有这么个地方,还固执地保留着另一种时间的刻度——用水磨机衡量,用茶汤计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