汝州大学城附近带服务的地方,临近大学城的服务场所
这两天有朋友来汝州玩,住大学城旁边的酒店,晚上散步时他突然问我:这周边除了奶茶店和网吧,有没有什么方便生活的地方?我笑着指指前面亮着灯的街道,"走,我带你去转转,这儿可比你想的丰富多了。"
我们沿着学府路慢慢走,右手边最先看到的是一排小吃店。麻辣烫、煎饼果子、牛肉面,每家都坐满了学生。隔壁理发店里,罢辞苍测老师正给一个男生设计发型,吹风机嗡嗡响着,镜子上贴着的价目表写着"学生八折"。朋友点点头,"这对学生党确实友好,比我们上学那会儿选择多多了。"
生活服务一应俱全
转过弯来到后街,这里的店铺种类更丰富了。有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便利店,透过玻璃窗能看见货架上摆着泡面、面包和日用品。再往前是打印店,这个时间点还有几个学生在打印资料,老板熟练地装订着论文。说起来,汝州大学城附近带服务的地方确实挺周到,光是维修点就有叁家——修手机的、修电脑的、还有一家专门修鞋配钥匙的小铺子。
最让我意外的是发现了两个共享厨房,透过窗户能看到里面整齐的灶具和调料架。老板说很多留学生喜欢来这里做家乡菜,也有些同学聚会愿意自己动手做饭。"比下馆子有意思,还省钱。"他这么总结。
走到路口时,我们注意到转角处新开了家自习室。柔和的灯光从落地窗里洒出来,能看见里面坐满了埋头看书的学生。朋友感慨,"现在的大学生真会找地方,我们当年只能在图书馆抢座位。"
说起来,临近大学城的服务场所这些年变化真大。五年前这里还只有几个小卖部,现在连锁药店、水果店、健身房都开起来了。特别是那家社区诊所,虽然不大,但看个感冒发烧、处理个小伤口都很方便,墙上还贴着学生医保的使用说明。
路过菜鸟驿站时正好遇上取件高峰,学生们排队扫码,工作人员手脚麻利地找着包裹。旁边奶茶店飘来的香味让人走不动路,我们决定进去坐坐。点单时发现他们竟然和对面书店搞联名活动,凭购书小票能减叁元。"这种跨界合作挺聪明啊。"朋友边喝奶茶边说。
夜幕渐深,不少店铺亮起了暖黄色的灯光。眼镜店里的阿姨还在擦拭镜片,干洗店的滚筒洗衣机轻轻转动。这些看似普通的店铺,其实组成了特别的生活网络。我想起去年冬天,室友半夜发烧,就是楼下药店送来了退烧药;论文答辩前,也是那家打印店老板帮忙调整了格式。
往回走的路上,朋友突然说:"发现没有,这些店好像都知道学生需要什么。"确实,这里的店铺营业时间普遍延后,周末也不休息,明显是配合学生的作息。价格牌上经常能看到"学生优惠"的字样,有些店甚至能赊账——当然不鼓励这么做啦。
凉风吹过,带来烤红薯的香甜气味。我们在一家亮着灯的书店前停下脚步,透过玻璃窗能看到几个学生坐在阅读区,店员正在整理新到的杂志。这样安静的画面,与稍早时候喧闹的小吃街形成了奇妙的对比。
回到酒店时,朋友翻着手机里刚拍的照片,"下次我弟考来这儿读书,我得告诉他,除了教学楼和宿舍,这些贴近生活的地方也很重要。"他顿了顿又说,"毕竟啊,大学四年不光是上课读书,这些日常所需的服务场所,其实也在默默参与每个人的成长故事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