吉林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邻近地区低价情感故事
那是个飘着细雪的傍晚,我在长春火车站旁的饺子馆里遇见了小梅。她搓着冻红的手指,对老板怯生生地问:“最便宜的饺子...能分半份卖吗?”
老板摆摆手说没这么卖过。我忍不住插话:“正好我也一个人,拼个桌吧?”她耳朵尖微微发红,低头捏着破旧的帆布包带子。热气腾腾的酸菜饺子上桌时,她突然说:“这顿我请,就当...谢谢你。”那声音轻得像雪花落在窗台上。
五百块能买什么
后来我才知道,她在附近的服装市场帮人看摊,每天挣八十块。那晚她刚交完房租,兜里只剩张皱巴巴的百元钞。“在吉林附近,五百块钱够我活十天。”她掰着手指算:每天两碗面条十五块,公交四块,剩下叁十一存着给奶奶买药。说着突然笑起来:“但遇到你那天,我突然想奢侈一回。”
我们开始了每周叁的约会,就在那家饺子馆。她总带着市场里没卖完的苹果,削皮切成小兔子的形状。有次她神秘兮兮地掏出个纸包,里面是二手书店淘的《长春老街故事》。“才八块钱!”她眼睛亮晶晶的,“以后我带你走遍这些老巷子。”
那个冬天,我们真的走遍了那些巷子。在伪满皇宫外墙下分食烤红薯,在南湖公园结冰的长椅上呵着白气聊天。最奢侈的一次消费,是去了净月潭。她坚持要买门票,说不能总让我花钱。回去的公交车上,她靠在我肩头睡着了,手里还攥着剩下的二十七块五毛钱。
藏在皱纹里的温柔
开春时她奶奶住院了。小梅白天看摊,晚上去医院陪护。某个凌晨,她发来照片:病房窗台上,她用输液瓶养着棵白菜花。“看,五毛钱的白菜开花了,金灿灿的。”照片角落,奶奶的手轻轻摸着那些小花。
我悄悄去付了部分医药费。她知道后哭了,那是第一次见她哭。“等奶奶好了,”她擤着鼻子说,“我包饺子给你吃,叁鲜馅的!”后来她真的包了,在租的六平米小屋里,擀面杖是用旧水管改的。馅料里虾仁只有零星几点,她却像个孩子似的炫耀:“放了整整五块钱的虾仁呢!”
现在偶尔还会经过那家饺子馆。老板还记得我们,总问“那个省钱的姑娘怎么没来”。其实小梅去了南方,临走前留了封信:“谢谢你让我知道,在吉林附近500块钱的爱情,也可以这么丰盛。”信的末尾画着两个小人,手牵手站在白菜花旁边。
昨天收到她的照片,在新工厂的宿舍阳台上,又种了棵白菜花。她说等攒够钱就回来,在老家开个小店。我想起她常说的话:“贵的东西当然好,但能把五毛钱的白菜种出花来,才是真本事。”这话听着心酸,细想却满是劲儿。就像在长春的寒风里,总能遇见把旧棉袄穿得干干净净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