绵竹品茶海选工作室,绵竹茗茶精选工作坊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7:41:20 来源:原创内容

绵竹这座小城,总带着几分茶香。转过老街道的梧桐树荫,不经意间就能遇见挂着「绵竹品茶海选工作室」木招牌的茶室。推门进去,竹帘半卷,茶香像薄雾般漫过来,让人不自觉就放慢了脚步。

工作室的茶师小陈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,手上正忙着给客人冲泡今年的明前毛峰。他拎起白瓷壶,热水顺着杯壁缓缓注下,嫩绿的茶叶在玻璃杯中舒展开来。“我们这儿每个月都会举办品茶会,”他笑着说,“各地茶农送来新茶,我们就组织茶友来品评。就像给茶叶办个‘海选’,看哪款能脱颖而出。”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隔壁的「绵竹茗茶精选工作坊」则是另一番景象。工作坊更像是个茶文化沙龙,架子上陈列着来自不同山头的茶叶样品。负责人李姐告诉我,她们每年春茶季都会亲自去茶山,从上百种茶叶中挑选出口感纯正的精品。“挑选茶叶就像交朋友,得慢慢了解它的脾性。”她边说边取出一个陶罐,“这款蒙顶甘露,是我们今年从叁十多个批次里选出来的,入口鲜爽,回甘持久。”

说来也怪,在工作室和工作坊之间来回走走,你会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喝茶体验。一个热闹,一个安静;一个重品评,一个重品鉴。但奇怪的是,它们并不冲突,反而像是茶文化的两个侧面,共同构成了绵竹人日常的饮茶图景。

上周六,我参加了工作室的品茶会。长条茶桌上摆了七八种绿茶,每款都标着编号。大家轮流品尝,然后在纸上记下自己的感受。旁边的大叔抿了一口二号茶,眯起眼睛想了想:“这款香气不错,但涩味稍重。”对面的年轻姑娘则对五号茶情有独钟:“这款柔和,适合早上喝。”

挑选茶叶的门道

而在工作坊,李姐给我演示了如何挑选茶叶。她摊开几张白纸,上面放着不同产地的毛峰。“先看外形,条索是否匀整;再闻干香,有没有杂味;最后开汤品饮,感受茶汤的厚度和回甘。”她拿起一撮茶叶在指尖轻轻捻动,“好的茶叶,从采摘到制作都讲究,每一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的口感。”

这样的挑选过程确实需要耐心。我在工作坊待了一下午,喝了不下十种茶,舌头都快麻木了。但慢慢地,还真的能分辨出不同茶园、不同工艺带来的细微差别。安吉白茶的鲜、西湖龙井的醇、六安瓜片的浓,各有各的性格。

其实啊,无论是品茶海选工作室的集体品评,还是茗茶精选工作坊的细致挑选,背后都是对一杯好茶的执着。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,还能有人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去寻找那恰到好处的茶香,想想也是件挺美好的事。

天色渐晚,我离开工作坊时,李姐正在准备下周的茶艺课。而对面工作室的品茶会刚散场,几个茶友还在门口热烈讨论着今天的最佳茶品。茶香从两处飘出来,在傍晚的空气中交融,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绵竹人与茶的故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