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马水磨工作室喝茶,侯马水坊休闲品茗时光
路过侯马那条老巷子时,总会被水磨工作室飘出的茶香牵住脚步。木门吱呀一声推开,仿佛跨进了另一个时空。
工作室主人老陈正不紧不慢地烫着杯子。他在这儿做水磨手艺十几年了,后来索性把工作室隔出一半做茶室。“手里磨着木头,嘴里品着茶,这两件事啊,节奏倒是格外合拍。”他笑着往紫砂壶里投茶,动作轻缓得像在对待老友。
当水磨遇上茶香
老陈的工作台就在茶席旁边,上面散落着各种规格的砂纸和几件半成品。他有个挺有意思的习惯——每打磨完一个阶段,就会坐下来喝叁道茶。“砂纸从粗到细,茶水也从浓到淡。您说怪不怪,这水磨和品茶,讲究的都是个循序渐进。”
我端起他刚倒的茶,汤色清亮。正好看见他拿起一块初具雏形的木料,指腹轻轻抚过边缘。“现在用的是240目砂纸,就像这头道茶,滋味最足,但也带着些毛糙。”说着他抿了口茶,“得把那些明显的棱角磨平了,后面才顺。”
水磨工作室喝茶的体验确实特别。空气中浮动着檀木的清香和岩茶的醇厚,两种气息奇妙地交融。耳朵里是砂纸摩擦木料的沙沙声,伴着茶水入杯的涓涓细流。在这里待上半天,心里那些焦躁不知不觉就被磨平了。
老陈说,来找他学手艺的年轻人,头几天总是着急。“现在人都图快,可水磨这活儿,真急不来。”他拿起已经用到800目的砂纸继续打磨,“就像喝茶,头泡浓郁,二泡甘醇,叁泡清淡却回甘。每道有每道的滋味,跳过了哪道都是可惜。”
窗外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在他手中的木料上投下温暖的光斑。那块木头在他掌心来回转动,已经细腻得像是上了层包浆。“等磨到2000目,这木头摸起来就跟婴儿脸蛋似的。”他顿了顿,像是想起什么,“其实咱们喝茶,不也是从舌尖品到喉底,再品到心里的回甘么?这一层层下来的细腻,跟水磨是一个道理。”
旁边几位常客显然很享受这里的节奏。有位大姐每周叁下午准时报到,她说在这待上两小时,比做任何蝉辫补都解压。“看着一块粗粝的木头在老陈手里变得温润,再喝上几杯热茶,感觉自己的心也跟着被温柔地打磨了。”
天色渐晚,老陈开始收拾工具。他坚持每天只接待叁拨客人,“多了就顾不上和每块木头、每泡茶认真相处了。”临走时他送我到门口,巷子里的路灯已经亮起,而那个飘着茶香与木香的小小空间,在暮色中格外安宁。
回望那扇木门,我忽然理解了老陈的坚持。在这个什么都讲究速度的时代,还能有个地方让人慢下来,感受时光在木纹和茶汤里缓缓流淌,实在是难得。侯马水坊休闲品茗时光,品的不只是茶,更是一种生活的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