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密新茶论坛,哈密茶文化交流平台新动态
这两天朋友圈里总能看到有人在发哈密新茶论坛的消息,搞得我心里怪好奇的。趁着今天下雨出不了门,我索性点开链接瞧了瞧,这一看倒让我发现了个挺有意思的地方。
论坛首页飘着几片淡绿的茶叶图案,背景是哈密特有的戈壁绿洲风光,看着就让人觉得清爽。置顶帖里挂着"春季茶品鉴预约"的公告,下面跟着几十条回复,热热闹闹的。有个滨顿叫"大漠茶客"的用户正在分享他收藏的哈密老茶砖照片,深褐色的茶砖上用模具压出精致的花纹,边上还摆着两个古朴的茶盏。
茶香飘过东天山
翻到 regional tea culture 专区,里头正在讨论哈密特有的"红枣茶"。楼主"甜泉人家"详细记录了家里祖传的制茶方法:选当地灰枣去核晒干,与三道岭毛茶拼配,再用棉纸包好存在陶罐里。底下跟帖的人七嘴八舌,有的说应该加少许玫瑰花,有的坚持原味最佳,还有个姑娘晒出自己按方子制作的成果,紫砂壶旁摆着切开的哈密瓜,黄澄澄的果肉与深红的茶汤相映成趣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遇到位七旬老人,他在视频区慢悠悠演示着传统的奶茶熬制法。老人边用木勺搅动铜锅里边说:"我们哈密人喝茶啊,就爱这么浓浓郁郁的,吃完手抓肉来一碗,舒坦!"他那不紧不慢的语调,让人仿佛闻见满屋子的茶奶香。
正当我看得入神,页面顶端突然弹出条新通知:本周末在回王府旧址有个小型茶会,几位老茶客要现场展示修复古董茶具的技艺。这让我想起前年在巴里坤草原参加的那次茶会,牧民们骑着马带来各家的茶品,我们在毡房里尝遍了二十多种味道,最后竟在月光下唱起了劝茶歌。
说真的,这个哈密茶文化交流平台做得挺用心的。它不像那些商业气息浓厚的网站,反而更像是个老茶馆,谁都能进来坐坐,聊聊天。我注意到有个版主特别负责,经常整理散落在各处的茶知识,还把不同季节的采茶注意事项做成简易图表。
最近他们似乎在筹备"寻找失传茶谱"的活动,已经收集到七八个民间方子。有个住在白杨沟的网友贡献了祖传的药茶配方,说是用天山雪莲与本地茶叶配制,当年驼队经过时总要带上些。虽然这些方子的真伪还需要验证,但这种挖掘本土茶文化的行为,确实让人感动。
窗外雨渐停了,我泡了杯从哈密带来的菊花茶,继续浏览着论坛里的故茶事。忽然觉得,这小小论坛就像条纽带,把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爱茶人都连在了一起。或许下个周末,我真该去回王府那个茶会看看,没准能遇见论坛里那些熟悉的滨顿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