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阴喝茶上课群,华阴品茶学习交流圈
最近刷手机时,偶然看到个挺有意思的群聊——华阴喝茶上课群。说实话,第一眼看见这名字我就乐了,喝茶就喝茶,上课是闹哪样?难不成要端着紫砂壶背唐诗?抱着这份好奇,我点了申请加入。
进群才发现,这里远比想象中热闹。每天下午叁点,群里准时开始“茶话课”。昨天讲的是绿茶冲泡技巧,今天聊的是茶叶保存误区。管理员是个戴圆框眼镜的年轻茶艺师,大家都喊他陈老师。他发语音总带着笑腔:“注意看水温呀朋友们,85度不是死规矩,像龙井这种嫩芽,80度泡出来更鲜爽。”
茶香里的慢时光
有次聊起茶具选择,群里顿时炸开锅。卖紫砂壶的张姐连发叁条60秒语音,急吼吼地纠正新手买错壶型的误区;退休的李大爷晒出他用了二十年的白瓷盖碗,碗沿有道细细的裂纹,他说这裂纹都养出茶韵了。我捧着手机蹲在阳台,照着群里说的方法试泡金骏眉,果然比平时随便闷着好喝多了。
最让我惊喜的是这个华阴品茶学习交流圈的氛围。上次有个姑娘把正山小种泡出了涩味,没人嘲笑她,反而纷纷分享自己第一次泡茶翻车的经历。陈老师特意拍了段小视频,演示如何快速出汤:“记住啦,红茶不怕烫,但怕闷,就像谈恋爱得掌握火候是不是?”这话引得群里刷屏式鼓掌。
说来也怪,在这个什么都讲究快节奏的时代,每周叁次的线上茶课反而成了我的减压时刻。现在家里茶柜渐渐满了,不仅多了云南普洱和凤凰单丛,更重要的是认识了这群因茶结缘的朋友。上周线下聚会,大家带着各自珍藏的茶叶见面,那个总在群里发茶山照片的云南妹子,居然真的给我们捎来了她家自产的古树茶。
窗外又飘起雨丝,我烧上水准备泡今晚的茶。手机屏幕亮起,华阴喝茶上课群的新消息跳动起来——今晚要聊雨前龙井的鉴别窍门。我翻出笔记本,忽然觉得,有些相遇就像好茶的回甘,初时平淡,后味却愈发悠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