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锦品茶上课群,富锦茶道学习交流组
最近被朋友拉进了一个叫“富锦品茶上课群”的圈子,一开始还以为就是个普通的喝茶群,没想到待了几天,发现这里头还真有点意思。
群里每天都很热闹,不像我想象中那种死板的教学。大家聊的话题天南海北,但总也离不开茶。有一天,一位姐姐晒出自己泡的茶汤,颜色透亮,底下立刻就有人问:“你这水温是不是控得特别准?我每次不是老了就是嫩了,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。”这话可算问到点子上了,群里几位老茶客你一言我一语,从烧水时听水响的“松涛声”,到冲泡时看茶叶舒展的姿态,聊得那叫一个细致。
从“喝”到“品”的那层窗户纸
说实话,以前我觉得喝茶嘛,就是抓把茶叶倒上热水。但在“富锦茶道学习交流组”里待久了,慢慢才咂摸出点不同。比如同样一款龙井,用玻璃杯泡和用盖碗泡,香气真的不一样;冬天和夏天,人的身体状态不同,适合喝的茶也该跟着变。这些东西,没人点一下,自己可能好几年都摸不着门道。
记得有次我试着按群里说的方法,静下心来泡了一壶熟普。当那股醇厚的枣香在嘴里化开的时候,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“茶汤”而不只是“茶水”。这种微妙的差别,确实需要有人带着才能体会到。
群里经常有这样的分享,谁淘到了什么好茶具,谁又发现了性价比高的口粮茶,立刻就会变成大家讨论的热点。这种实实在在的交流,比看多少本书都来得直接。
慢慢地,我家里的茶几上也多了几样像样的小物件——一把小壶,几个品茗杯。周末的下午,给自己泡上一杯,看着茶叶慢慢沉浮,心情也跟着静下来了。这大概就是找到“富锦品茶上课群”最大的收获吧,它让一件日常小事,变成了可以安放心情的角落。
现在每天打开群聊已经成了习惯,看看今天又有什么新话题。也许是某个茶山的新鲜事,也许是对于某泡茶的独特感受。在这里,每个人既是学生,也是老师,这种纯粹的分享氛围,在别处还真不太容易找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