赣州小巷子招揽客人现象在哪些地方有,类似情况出现区域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9:16:20 来源:原创内容

赣州小巷子里的吆喝声

前几天一位外地朋友来赣州玩,晚上散步时他突然问我:“你们这儿的小巷子怎么这么热闹?好些门口都有人站着聊天,还挺热情。”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,不由得笑了。这大概就是许多初到赣州的人都会留意到的现象——小巷子里的揽客场景。

要说赣州哪些地方能看到这种现象,老城区的一些巷道确实比较常见。比如靠近文清路的历史街区,那些弯弯曲曲的巷子里,往往藏着不少家庭式小店。傍晚时分,店家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口,看见路人经过便会笑着招呼一声“进来坐坐嘛”。这种招呼通常不会让人感到压力,更像是邻居间的寒暄。有时候店主手里还剥着豆角,一边忙活家务一边随口招呼,反倒让人觉得亲切。

再往南边走,章贡区的一些老社区周边也能见到类似画面。这些巷子不宽,两旁多是些开了很多年的小餐馆、理发店或杂货铺。店家站在门口,看见熟面孔会点点头,遇到生面孔就简单介绍两句。有个开烫皮店的大姐跟我说:“坐在店里等客人上门多闷啊,站门口还能跟街坊说说话。”她这朴实的话,倒道出了这种传统待客方式的人情味儿。

这种现象其实挺有意思的,你说它是商业行为吧,它又带着浓浓的市井气息;你说它只是为了做生意吧,那些店主看起来更像是在经营一种生活方式。有次我在这样的巷子里买过一碗糍粑,老板娘边做边跟我聊她儿子在南昌上学的事,临走还多送了我一块。这种体验,在宽敞明亮的商场里是很难遇到的。

这种现象的出现,说到底和赣州这座城市的特点分不开。老城区保留了很多传统街巷格局,街坊邻居彼此熟悉,形成了这种开放而亲切的社区商业氛围。店家站在门口,既能招揽生意,又能融入社区生活,一举两得。不过话说回来,现在很多新建的小区都是封闭式管理,这样的场景确实越来越难见到了。

不光是赣州,很多城市的老街区都有类似情况出现。我记得去景德镇的时候,在那些卖瓷器的巷子里,店家也会站在门口和游客搭话;在扬州的老城区,修脚师傅们也是坐在临街的店里,边干活边招呼过往行人。这些场景虽然不尽相同,但都透着一股子鲜活的生活气息。

有时候我在想,为什么人们对这样的场景会记忆深刻?或许是因为这些小巷子里的招呼声,不仅仅是在做生意,更是在传递一种温度。它让冷冰冰的交易多了几分人情往来,让购物变成了社交。在这个越来越数字化的时代,这样的面对面交流反而显得珍贵了。

当然,这种现象也在慢慢变化。年轻一代开店更喜欢用手机招揽客人,老巷子也在城市更新中逐渐改变面貌。不过我相信,只要那些弯弯曲曲的小巷还在,这种带着赣州特色的市井风情就会继续传承下去,只是可能会以新的形式出现罢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