葫芦岛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滨城百元情缘往事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4:58:27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会儿刚入秋,海风吹在葫芦岛的老街上,带着点儿咸腥,也带着点儿说不清的惆怅。我就是在这么个季节,听说了“200块钱的爱情”这档子事儿。不是在什么光鲜亮丽的地方,就老街拐角那家招牌都褪了色的面馆里,老陈跟我唠起的。

老陈是土生土长的滨城人,快六十了,脸上褶子比港口的波纹还密。他呷了口白酒,眯着眼:“啥爱不爱情的,那都是文绉绉的说法。搁我们这儿,不就是搭伙过个日子,取个暖么。”他说的,是早二十来年,港口附近那些外来打工的男女。人生地不熟,兜里没几个钱,白天在码头、在工厂拼力气,晚上回到冷清清的租屋,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。

滨城一隅的百元光景

“那时候啊,”老陈用筷子蘸着酒,在油腻的桌面上画了个圈,“两百块,能顶不少事呢。够俩人下顿不错的馆子,看场电影,或许……还能剩点,扯块布做件新衣裳。”他顿了顿,声音低了些,“这葫芦岛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说白了,就是两个孤单的人,凑出这点钱,寻思着怎么让日子稍微有点热乎气儿。可能是一起吃顿饭,可能是在海边走走,说说话。没那么复杂,也谈不上多深刻,就是冷的时候,想靠在一起暖和暖和。”

我想象着那样的场景:刚下工的男女,或许还穿着沾着灰的工装,约在码头边上见面。男的有点窘迫地掏出皱巴巴的钞票,女的也许还会推辞一下。然后他们可能去找个便宜的小炒摊,点两个菜,一瓶啤酒。话不多,更多的是埋头吃饭,偶尔抬头看看对方,眼神碰一下又赶紧闪开。海风吹着,路灯昏黄,那一刻的陪伴,大概就值他们辛苦赚来的那两百块。

这种滨城百元情缘往事,不像小说里写的那样轰轰烈烈。它像海边随处可见的贝壳,普通,带着被生活打磨过的痕迹。没有海誓山盟,可能连一句“喜欢”都说得磕磕巴巴。他们的约定,往往朴实得让人心酸——“这个月发工钱了,咱们再去吃那家锅包肉?”或者是“下周休息,去海边栈道转转吧,不花钱。”这份情谊,就藏在这琐碎的、对微末快乐的期盼里。

老陈说,他见过不少这样的。有些处着处着,真就攒钱回了老家,结婚生子,过起了寻常日子。更多的,是处了一阵,因为工作变动,或者单纯觉得不合适,就又散了,各自继续漂泊。“都是苦命人,谁也别怪谁。”老陈叹口气,“能互相陪着走一段,就算不容易了。”

我走出面馆,秋凉更重了。葫芦岛的夜晚灯火通明,早已不是老陈口中的模样。但走在那条老街上,我仿佛还能看见那些模糊的身影,揣着微不足道的希望和两百块钱,试图在陌生的城市里,捕捉一点点真实的温暖。这葫芦岛附近200块钱的爱情,或许根本算不上爱情,它只是特定年月里,底层小人物相互依偎着活下去的一点证据,是滨城往事里,最不起眼,却又最扎心的一页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