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郑嫩茶论坛,新郑茶友交流园地
这几天逛新郑嫩茶论坛,发现不少茶友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:咱们这儿的茶叶,怎么就越喝越有味道了呢?
说起来还真有意思。上周六下午,老张约我去他家尝新到的毛尖。刚推开院门,就闻见一股清香味儿。老张边冲洗茶具边说:"这茶叶啊,得用85度的水,太高了会把嫩芽烫坏。"他这么一提,我倒想起在论坛里看到过类似的讨论。
茶香里的默契
我们几个常泡论坛的茶友,慢慢就养成了个习惯:谁得了好茶叶,准会在新郑茶友交流园地发个帖,招呼大家来品鉴。这不,昨天小李还在群里晒他刚淘到的信阳红,照片拍得那叫一个诱人,惹得五六个人当即就约着这周末要去他店里坐坐。
记得刚开始喝茶那会儿,我连绿茶红茶都分不太清。有回在茶庄买了半斤所谓"特级龙井",兴冲冲带到茶友聚会,结果老茶客们一瞧就笑了。原来那茶叶形状都不对,明显是被忽悠了。自打那以后,我就养成了先在论坛里请教明白再下手的习惯。
现在想想,这个新郑嫩茶论坛就像个老茶馆,随时推门进去,总能遇见叁两个熟人。有时是新手求教该怎么选茶具,有时是老茶客分享存茶心得,偶尔还会为"到底该不该洗茶"这样的话题争得热火朝天。
茶桌上的学问
前两天遇到件挺暖心的事。邻居家孩子要参加茶艺比赛,小姑娘紧张得不行,她妈妈就在论坛里发了求助帖。没想到半天工夫,收到二十多条回复。有推荐比赛用茶的,有分享表演心得的,还有两位专业茶艺师直接发来了演示视频。
其实喝茶这件事,说简单也简单,说复杂也真够复杂的。就像我们常说的"茶无定味,适口为珍",有人喜欢绿茶的清爽,有人偏爱红茶的醇厚。不过在论坛里待久了,慢慢就明白,好茶终究是有共通之处的。
最近这段时间,我发现身边年轻人喝茶的越来越多了。他们不太讲究那些老规矩,反倒琢磨出不少新喝法。像小陈前天发明的"冷萃牡丹",用冰水慢慢浸泡白牡丹茶叶,据说别有一番风味。这种创新精神,倒让我们这些老茶客也开了眼界。
泡茶的时候,我常想起论坛里茶友们的提醒:水温要看茶,投茶要适量,出汤要准时。这些经验之谈,看似简单,真要掌握到位,还得靠日积月累的练习。
茶凉了可以再续,人走了茶香还留在杯底。就像我们这个新郑茶友交流园地,虽然大家不一定天天见面,但只要提起喝茶这件事,总有聊不完的话题。或许这就是茶文化的魅力所在,它总能以最温和的方式,把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