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山品茶上课微信,峨眉约课品茶交流
这几天朋友圈里总看到有人在发峨眉山品茶上课微信相关的动态,配着雾气缭绕的茶园照片,看得人心痒痒。正好有个老同学在峨眉山脚开了间茶室,便顺道去坐了坐。
刚到茶室门口就闻见一股清冽茶香。同学正在教几个年轻人泡竹叶青,看见我来了,招手让我坐下当个"旁听生"。他这儿的茶课挺特别,不像传统茶道班那么严肃,大家围着长木桌随意坐着,手里捧着白瓷盖碗,倒有几分大学选修课的味道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同学捏起一撮茶叶放在茶荷里,让大家先看干茶。"咱们峨眉山的茶啊,得细看这白毫,像不像初雪落在松针上?"他说话慢悠悠的,手里的动作却干净利落。热水冲下去时,茶叶在盖碗里翻飞舒展,竟真像活过来了似的。
坐在我旁边的姑娘小声说,她是通过峨眉约课品茶交流群找过来的。原本只是周末想来散心,没想到这泡茶的门道这么有趣。她举着手机认真录视频,说要把这手泡茶功夫带回去给爸妈露一手。
说来也怪,明明是在学技术,氛围却轻松得像老友聚会。有人问要不要严格计时,同学笑着摆手:"泡茶这事吧,得跟着感觉走。就像交朋友,太计较分寸反而生分了。"这话引得大家都笑了,手里的盖碗也端得自在多了。
山水泡出的茶味
第二泡换成了峨眉雪芽。同学让我们先别急着喝,把茶汤对着光看:"在城里泡茶总差着点儿意思,倒不是技术问题。咱们这儿的茶,可都是喝着山泉水长大的。"
还真别说,同在峨眉山喝的茶,确实比在城里买的同样茶叶更有韵味。茶汤入口清甜,后调带着些许兰花香。有个经常参加峨眉山品茶上课微信活动的茶友打趣道,这大概就是"水土不服"——别处的茶到了峨眉山更好喝,峨眉山的茶去了别处反倒没这个味儿。
窗外渐渐飘起细雨,茶室里的谈兴却更浓了。有人说起最近在峨眉约课品茶交流平台认识的茶友,约着一起去山里的茶农家淘茶。这时新一泡的茶正好出汤,氤氲的热气把每个人的笑脸都柔化了。
雨滴顺着瓦檐滴落在石缸里,和盖碗碰撞的清脆声响应和着。同学又往茶壶里添了水,说要教我们怎么判断茶叶是否还能再泡。其实大家早就不太在意这些技巧了,反倒更享受这样聚在一起喝茶闲聊的午后。
临走时,那个录视频的姑娘已经能熟练地使用盖碗了。她说要建个微信群,把今天认识的茶友都加进来。同学站在茶室门口送我们,身后的博古架上摆满了各种茶罐,在暮色里静默如哲人。
回城的车上,我翻看着手机里新加的峨眉山品茶上课微信好友。忽然明白为什么这么多人愿意大老远跑来上课——或许不只是为了学泡茶,更是想在这杯茶里,找回被快节奏生活冲淡的那份从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