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齐哈尔100米内附近的人,周边近距离的居民
这两天我就在琢磨,咱们天天生活的小区里,到底住着些什么样的人呢?
早上买豆浆的时候,看见楼下新搬来的小伙子牵着狗遛弯,昨儿个晚上还听见隔壁单元传来小孩练琴的声音。以前总觉得城市里人情淡薄,可细想下来,这齐齐哈尔100米内附近的人,其实早就在我们生活里留下了各种痕迹。
那些擦肩而过的面孔
菜市场卖豆腐的王阿姨,总记得我爱吃嫩豆腐;快递站的小张,见我搬重物都会搭把手。这些周边近距离的居民啊,虽说叫不上名字,可每天见着面点个头,心里就踏实。有时候下班晚了,看见邻居家窗户透出的灯光,莫名就觉得没那么累了。
前阵子我们楼栋微信群里,401的老李发了条求助消息,说他老母亲突然头晕。好家伙,不到五分钟,302的退休护士刘姐就上门了,601的小伙子开车候着准备送医院。这事儿让我感慨挺久,原来关键时刻,能指望上的往往是这些平时不怎么深交的邻居。
我们这栋楼里有上班族、退休教师、开小店的夫妻,虽说职业不同,但倒垃圾时碰上了都会聊两句。下雨了谁家晾的衣服还在外面,准有人敲门提醒。这种默契,不是刻意经营来的,是日久天长处出来的。
现在很多年轻人抱怨城市冷漠,可要是咱们自己先把自己关在门里,又怎么能怪别人不热情呢?就拿我来说,上周在电梯里遇到七楼的新婚小两口,主动问了句装修得怎么样了,这下可好,人家直接送上来一盒喜糖。
社区搞垃圾分类宣传时,我才发现我们这片的周边近距离的居民里藏龙卧虎——有会修电器的退休工程师,有能教书法的大学生,还有几个特别会带孩子的奶奶。要是能把大家的特长都利用起来,咱们这片的日子该多热闹啊。
说到底,邻里关系就像煮开水,得慢慢升温。也许就是从明天开始,出门时对着电梯里的陌生人笑一笑,在小区长椅上坐着时聊聊天。这些齐齐哈尔100米内附近的人,没准儿哪天就成了能互相照应的好朋友。
下次再去买豆浆时,我决定多在小区里转两圈。说不定能遇见晨练的张大爷,他下象棋可是一把好手;或者碰到叁楼那个总在阳台浇花的姑娘,她种的多肉长得可真水灵。这百十米内的天地,藏着的生活滋味,还多着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