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拉山口初中生百元叁小时通话,相近的百元叁小时长途电话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57:38 来源:原创内容

阿拉山口的风总是带着沙粒的味道,吹过中学操场上那群正在打篮球的男生。小陈抹了把汗,从裤兜里掏出那张皱巴巴的电话卡,心里盘算着这个月还剩多少通话时间。百元叁小时长途电话,对他们这些住在边境小镇的孩子来说,简直就是和在外打工父母联系的救命稻草。

记得第一次用这种套餐时,他蹲在学校小卖部门口的公用电话旁,硬币在投币口叮当作响。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隔着千山万水传来,背景里是南方工厂机器的轰鸣。他说着月考成绩,母亲叮嘱要加件衣服,叁个小时就这样在絮絮叨叨中流走了。挂掉电话才发现腿麻了,但心里是暖的。

电话线两头的牵挂

其实不只是小陈,整个阿拉山口中学里,至少一半学生家里都用着类似的通话套餐。李婶在菜市场边摆摊边说过,她家丫头每次通话都要把学校里那点事说个遍,连同桌换了新发卡都要汇报。这种百元叁小时长途电话,不知不觉成了连接边境和内地亲情的桥梁。

小陈的同桌更绝,专门搞了个小本子记录每次通话内容。生怕漏掉什么重要消息,毕竟下次通话又要等一周。有次她忘了说奶奶住院的事,被妈妈在电话里好一顿埋怨。从那以后,她养成了提前写通话提纲的习惯。

这种通话方式最让人难受的是时间总不够用。常常正说到兴头上,电话卡就要到期了。小陈试过各种省时间的办法,比如提前想好话题,或者加快语速,但总觉得还有很多话没说完。有回他计算失误,电话突然断掉,那句“下周降温记得穿秋裤”卡在喉咙里,整晚都没睡好。

镇上电信营业厅的王师傅说,这种套餐特别受初中生家长欢迎。毕竟在阿拉山口这种地方,很多家长都在内地打工,能省则省。百元叁小时这个价格,刚好卡在大家能承受的范围内。

不过现在情况有点变化。上周小陈发现同桌在用手机视频聊天,虽然画面卡得像幻灯片,但至少能看见人脸了。他犹豫着要不要也换个方式,可想想那张还没用完的电话卡,又觉得浪费。再说,那种等着每周固定时间通话的期待感,突然换成随时能联系的方式,反而少了点什么。

昨天通话时,母亲突然说年底可能要回来。小陈举着电话愣在原地,连旁边同学喊他打球都没听见。他第一次希望时间过得快些,再快些,快到母亲推开家门的那一刻。

窗外又起风了,阿拉山口的傍晚总是来得特别早。小陈把电话卡仔细收进铅笔盒夹层,那里还藏着母亲去年寄来的照片。他盘算着下次通话要告诉母亲,这次月考数学终于及格了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