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安汽车东站有小巷子吗,广安汽车东站附近有巷子吗
第一次来广安,在汽车东站下了车,看着周围车水马龙,我忽然冒出个念头:这车站旁边,会不会藏着些有意思的小巷子呢?说真的,大城市里车站边上总是千篇一律的宽敞马路和商业楼,怪没意思的。
我决定往车站右手边那条稍微窄点的路走走看。没走多远,嘿,真让我发现了一条巷子口!两栋居民楼中间夹着条叁四米宽的通道,地上铺的还是老式的水泥板,墙根处长着些青苔,一下子就和背后车站的喧嚣拉开了距离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往里走了几步,生活气息就扑面而来了。几位大爷坐在小马扎上下象棋,旁边放着搪瓷缸子;有个大嫂正在巷子中间晾衣服,竹竿伸出来,挂着些花花绿绿的衣裳。再往里走,居然还有家剃头铺子,老师傅正给人理发呢,用的还是那种老式推子,嗡嗡的声音听着特别亲切。
我停下脚步,和一位在门口摘菜的大妈聊了几句。她说这巷子可有年头了,比汽车东站建得还早。“以前这儿就是片老居民区,后来建车站拆了不少,就剩下这几条巷子没动。”她指了指前面,“再往里走,还有个老面馆,他家的担担面,好多司机师傅专门绕过来吃。”
这让我想起个事儿——广安汽车东站附近有巷子吗?现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说,不仅有,而且这些巷子还挺有味道。它们就像是城市的毛细血管,承载着最真实的生活痕迹。车站代表着流动和变迁,而这些小巷子却固执地保留着某种不变的东西。
我在巷子里慢慢走着,看见有户人家在门口种了牵牛花,紫色的花朵正顺着电线往上爬。旁边停着几辆电动车,应该是附近居民下班回来随手停在这的。这种生活场景,和百米之外车站里行色匆匆的旅客形成了奇妙的对比。
走到巷子尽头,果然看见了大妈说的那家面馆。门面不大,倒是坐满了人。我要了碗担担面,在店外的小桌子旁坐下。老板娘很健谈,说他们家在这儿开了二十多年了,“好多以前住这儿搬走的人,回广安时还专门来吃碗面。”
正吃着面,手机响了,朋友问我到哪儿了。我说在汽车东站旁边的小巷子里吃面呢。他在电话那头很惊讶:“汽车东站有小巷子吗?我怎么从来没注意过?”我笑了笑,没多解释。有些东西啊,得你自己慢下来,才能发现。
离开的时候,我又回头看了眼这条巷子。它在高楼和车站的夹缝中存在着,不张扬,却充满生机。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角落吧,它们就在我们匆匆路过的地方,安静地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。
下次如果你也路过广安汽车东站,不妨也找找看这些巷子。它们可能不太起眼,但走进去,你会发现另一个广安——不那么现代化,却更加真实、温暖。毕竟,了解一个地方,光看它的车站是不够的,还得看看车站旁边那些普通人是怎样生活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