泉州小巷服务哪里有,泉州小巷服务在何处
泉州小巷服务哪里有
前两天有位外地朋友来泉州玩,突然在微信上问我:"你们泉州那些小巷子里的老手艺还在吗?比如说修补锅碗的、做竹编的,现在去哪儿找?"看到这条消息,我握着手机愣了半天。是啊,现在满大街都是连锁店,想找这些藏在巷子里的老手艺人,还真得费点功夫。
记得小时候住在西街附近,每条巷子都有各自的特色。裴巷里有位老师傅专门修补搪瓷缸,每天清早都能听见他敲敲打打的声音;金鱼巷那位做灯笼的阿婆,她的手艺传了叁代人。那会儿根本不用问"泉州小巷服务哪里有",走几步就能遇见。可现在呢?这些画面越来越模糊了。
要不,咱们现在就去巷子里转转?我带着朋友从钟楼出发,拐进了熟悉的巷弄。阳光透过骑楼的缝隙洒在青石板上,空气中飘着淡淡的佛香。走了十来分钟,在象峰巷深处还真让我们发现了一位正在做木工的老伯。他慢悠悠地刨着木头,身边堆着好几个待修的板凳。
"现在找我们这行当的人可不多了。"老伯推了推老花镜,"年轻人都用塑料凳子,坏了就直接扔。也就是些老街坊,用惯了的家具舍不得丢。"他说话时手里的活儿也没停,刨花在他脚边堆成了小山。
继续往深处走,我们在通政巷遇到了一位正在穿针引线的阿姨。她的小铺子不到五平米,却挂满了修补好的衣服。"现在年轻人来找我改衣服的多了,"她笑着说,"不是买不起新的,是有些衣服有意义,舍不得扔。"她指着一件改腰身的连衣裙,"这件姑娘说要穿着去毕业典礼呢。"
走着走着,朋友突然问我:"你说这些手艺会不会慢慢消失啊?"这个问题让我心里咯噔一下。确实,现在知道泉州小巷服务在哪里的多半是本地老人。但让人欣慰的是,最近也看到些新变化。
在桂坛巷,我们遇见了一个年轻人开的传统扎染工作室。他把老手艺和新设计结合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体验。隔壁还有个小姑娘在教古法制香,她说虽然刚开始,但已经有人专门来找她定制香品了。
天色渐晚,我们准备打道回府。路过水门巷时,闻到刚出锅的芋头饼香味,买了两块边走边吃。朋友感慨道:"今天这一趟,算是把泉州小巷服务在何处弄明白了。原来这些老手艺都还在,只是换了个方式活着。"
回家的路上我在想,也许这些小巷服务从来不需要刻意寻找。它们在菜市场旁的裁缝铺里,在古厝里的手工作坊里,更在每天的生活里。只要这些巷子还在,只要还有人需要,这些温暖的服务就会一直在那里,等着需要的人去发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