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安火车站小巷子,宁安站旁老街旧巷
那天下午我拐进宁安火车站小巷子时,太阳正斜斜地挂在老房檐角。这条被当地人叫做"站旁胡同"的窄道,其实就夹在新建的火车站广场和一片旧居民楼之间。
刚下过雨的地面还泛着湿气,青石板缝里钻出几丛野草。有个大叔蹲在自家门前修自行车,扳手磕碰的声响在巷子里显得特别清脆。再往前走走,能看见八十年代风格的绿色木窗框,阳台上晾着洗褪色的衬衫,随风轻轻晃着。
巷口那家开了叁十年的烧饼铺
“要刚出炉的不?”系着围裙的大姐从烤炉前抬头,额头上都是汗珠。她说的还是地道的宁安话,带着那种熟悉的尾音。我买了个芝麻烧饼,咬下去脆得直掉渣。她说这条宁安火车站小巷子最热闹的时候,每天有五趟慢车停靠,上下车的旅客能把铺子前的台阶站满。
现在不一样了。新修的高铁站气派得很,在城东边,离这儿有七八公里。偶尔会有迷路的年轻人举着手机导航闯进来,对着斑驳的旧墙牌照几张相,然后又匆匆离开。
住在巷尾的李奶奶坐在竹椅上择豆角,她在这住了四十年。“以前半夜都能听见火车汽笛声,”她指了指西墙,“现在安静多了,反倒不习惯。”她家门牌还是老式的蓝底白字,写着“站前巷17号”。
其实我挺喜欢现在的宁安站旁老街旧巷。午后没什么人,只有偶尔传来的电视声,和谁家炖肉的香味。这种慢悠悠的节奏,让人想起小时候放暑假在外婆家的日子。
转角有间老式理发店,红色转筒灯已经不转了。老师傅正给一位大爷剃头,推子嗡嗡作响,碎发飘落在磨得发亮的水泥地上。墙上贴着九十年代的女明星海报,边角都泛黄卷曲了。这样的店,现在城里可难找了。
我注意到巷子两侧的墙面很有意思——下半截是早年刷的绿漆,往上渐渐变成米黄色,再往上又是新的白色涂料。像树的年轮,记录着不同时期的痕迹。最高处还留着模糊的标语字体,猜是二十年前的安全生产宣传语。
傍晚时分,灯光陆续亮起来。不是那种刺眼的白光,而是暖黄色的,从各家窗户透出来。有户人家在炒辣椒,香味飘了半条街,引得路过的小狗都停下来嗅了嗅空气。
这条宁安火车站小巷子或许在慢慢变老,像褪色的照片。但当我走到巷子尽头,回头看见那些亮着的窗灯,突然觉得,有些东西其实一直没变。火车站扩建了,车次更新了,可这条巷子依然安静地守在这里,像是城市的记忆锚点。
天黑透时,我走出巷口。身后的宁安站旁老街旧巷渐渐隐入夜色,只有那家烧饼铺还亮着灯,准备着明早的面团。远处新建的火车站灯火通明,而这条老巷子自有它的温度和节奏,不紧不慢,如同那墙头上慢慢爬过的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