莱阳火车站小巷子,邻近的莱阳站旁小胡同
记忆里的站台与转角
每次路过莱阳火车站,我的脚步总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。倒不是车站本身有多特别,而是站旁那条不起眼的小巷子,总像有根看不见的线,轻轻扯着我。今天天气不错,我又拐了进去。
这条莱阳火车站小巷子,窄窄的,两边是些老旧的砖墙,墙头上偶尔探出几株不知名的绿植。地面上铺的青石板,早就被岁月磨得没了棱角,走在上头,脚步声都显得温和。说它是巷子,其实更像是一条被城市遗忘的缝隙,就这么安安静静地趴在热闹的车站旁边。
往里走几步,空气似乎都和外面不一样了。火车站前广场上是急匆匆的脚步声、拉杆箱轮子的滚动声、还有广播里报车次的清脆女声。可一进这巷子,那些声音就像被一层无形的薄膜隔开了,立刻模糊下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凝滞的宁静。只能听见自己的呼吸,还有偶尔从旁边院落里飘出来的几句家常话。
我正琢磨着这动静之间的对比,一抬头,看见巷子深处有个推着自行车的大爷,车后座上夹着个小马扎。他看见我,笑了笑,算是打过招呼。“这儿清静吧?”他慢悠悠地说,“跟外头像是两个世界。”我点点头,可不是嘛。这邻近的莱阳站旁小胡同,仿佛自成一方天地。
再往前,巷子有了个小小的弯道。转过去,景象又不同了。一侧的墙上爬满了茂密的爬山虎,绿油油的,在午后的阳光里闪着细碎的光。另一侧则开着几家再寻常不过的小店,一家修鞋的,一家配钥匙的,还有一家门窗玻璃上贴着“烟酒糖茶”红字的小卖部。店里坐着个大姐,正低头织着毛衣,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地唱着吕剧。
我站在那小卖部门口买了瓶水,随口和大姐聊了几句。她说她在这儿住了二十多年了,眼看着火车站的大楼翻新又扩建,人来人往,换了一拨又一拨。“就我们这儿没咋变,”她手里的毛衣针没停,“好多老街坊都搬走了,我还是觉得这儿好,守着这莱阳火车站小巷子,踏实。”
这话听着平常,却让我心里动了一下。在这个什么都在追求更快、更新的时代,能有个地方让人感觉“踏实”,是多么难得的一件事。这条巷子,这些老旧的店铺,它们存在的意义,或许早已超越了本身的功能。它们更像是一种锚,固定住了一些飞速流逝的东西,比如记忆,比如一种不那么慌张的生活方式。
告别了大姐,我继续漫无目的地走着。巷子的尽头,其实并不深远,走出去,就又回到了车水马龙的主干道。但就在这短短的百十米距离里,我好像完成了一次短暂的时空切换。从当下的喧嚣,步入一种缓慢的旧时光,然后再回归现实。这个过程本身,就带着点奇妙的治愈感。
回头望去,那邻近的莱阳站旁小胡同,在夕阳的余晖里只剩下一个深色的轮廓,安静地镶嵌在城市的边缘。它可能不会被写进旅游指南,也不会成为什么网红打卡地,但它就在那里,为某些匆忙的旅人,或者像我这样偶尔怀旧的人,提供了一处可以喘息的角落。这就够了,我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