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镇大学城喝茶资源群,北镇大学茶饮休闲圈
北镇大学城喝茶资源群最近在同学们的朋友圈里悄悄火起来了,这事挺有意思的。记得上周和室友路过教学楼后街,他突然指着新开的竹叶青茶室说:"现在要找杯好茶,可比找自习室座位容易多了。"我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,那条两百米的小街上,居然开着六家不同风格的茶饮店。
说起来啊,这个北镇大学茶饮休闲圈的形成还挺自然的。叁年前这里只有两家老式茶馆,主要卖茉莉花茶和铁观音。自从美术系的几个毕业生开了那家"墨香茶阁"之后,情况就开始变了。他们搞了个创意,买茶送速写肖像,瞬间在校园论坛上刷屏了。现在你去那边转转,能发现好多有意思的店:有适合小组讨论的安静茶室,有提供围棋象棋的传统文化空间,还有放着轻音乐的现代风茶吧。
茶香里的校园社交新模式
前几天在"清茶小筑"赶论文时,我注意到隔壁桌几个生面孔的同学。他们边喝着手冲龙井,边交换着各专业的实习信息。后来聊起来才知道,这是经管学院学生自发组织的"茶话会",每周四下午都会固定在这里交流。茶室老板笑着说,这样的固定聚会在他这里已经有七八个了,有考研互助的、有创业讨论的,甚至还有古典文学读书会。
这种以茶会友的方式,好像特别适合我们大学生。不像在图书馆那么拘谨,又比在咖啡厅更接地气。我那个特别宅的室友,就是通过参加茶艺体验课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。他说第一次约会就在茶室,两人对着茶具手忙脚乱的样子反而打破了尴尬。现在他们成了"茶室打卡情侣",每个月都要去探索大学城里的新茶室。
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,这些茶空间正在变成校园生活的特殊枢纽。上次我去买茶,正好碰见学生会干部在角落里讨论迎新活动方案。他们面前摆着叁杯不同的奶茶,说是要借鉴这些茶饮的创意来设计今年的迎新流程。这种跨界的灵感碰撞,在传统的教室或办公室里反而很难发生。
茶饮店老板们也摸出了门道。比如"知茶"的老板会记住常客的偏好,法律系的小王每次去都不用开口,老板就直接开始泡武夷岩茶。这种人情味让很多同学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宿舍。有时候晚上九点多路过,还能看见店里坐着几个边喝茶边改简历的大四学生。
可能正因为这样,北镇大学城喝茶资源群才会在短时间内聚集了这么多同学。这个微信群现在都快成校园生活指南了,昨天还有人在群里分享说,某家茶室提供了免费的古琴体验课。这种意料之外的收获,让简单的喝茶这件事变得丰富起来。
现在走在大学城的林荫道上,随时能闻到飘来的茶香。这味道好像已经成了校园记忆的一部分,比食堂的饭香更让人留恋。毕竟,在那些或浓或淡的茶汤里,泡着我们整整四年的青春时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