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令哈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,德令哈学生服务随叫随到200元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2:22:47 来源:原创内容

一次深夜的求助

手机屏幕在凌晨一点钟突兀地亮起,震动声划破了出租屋的寂静。我刚结束一天兼职回到住处,浑身疲惫得像散了架。屏幕上跳出一条陌生消息:“请问是德令哈学生服务吗?我父亲突然不舒服,能马上派人来帮帮忙吗?”后面附了个城东小区的地址。

怔了几秒钟,我快速回复:“二十分钟内到。”抓起外套就往外跑。这就是我们几个同学自发组织的互助服务最真实的写照——无论多晚,只要在德令哈市区范围内,需要人力帮忙的时候,我们就会出现。收费固定,一次两百,不多不少。

德令哈的深夜冷得透彻,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。我边跑边在群里发了条语音:“接到急单,去城东小区。”没过两分钟,手机接连响起提示音。“需要帮手吗?”“我离得不远,可以过去。”

这样的回应总能让人心头一暖。

这件事的起因

说起来,这个“德令哈200块钱随叫随到的学生”服务,诞生于一次偶然的谈话。去年冬天,班里有个同学家里暖气坏了,维修工要价太高,他在群里抱怨。我们几个懂点维修的跑去帮忙,忙活两小时修好了。同学硬要给钱,推辞不过,最后象征性地收了两百块。

这事给了我们启发。德令哈这座城市不算大,但很多老人子女在外工作,年轻人也常遇到各种突发情况——水管爆裂、需要临时搬运、偶尔照看老人孩子。专业服务要么收费高,要么不愿意接急活、小活。

我们这群学生,别的没有,时间和力气倒是充足。何不组建个团队,明码标价,提供随叫随到的服务呢?

最初只是帮忙搬家具、修电脑这类体力活和技术活。后来需求越来越多样:有阿姨要做一桌招待客人的菜,请我们去打下手;有考研的同学需要安静环境,我们帮忙找自习室;还有位怀孕的姐姐临时产检没人陪,两个女生队员陪了她一上午。

每次服务结束,我们都会认真地问:“您觉得这样值两百块吗?”大多数人都会点头,有的还会多给些,但我们坚持只收两百。这个数字刚刚好,既体现了劳动价值,又不会让人感到负担。

那个凌晨的故事

赶到城东小区时,另外两个同学也已经到了。敲开门,一位叁十多岁的女士焦急地引我们进去。床上躺着位老人,呼吸急促,面色发白。

“救护车说还要四十分钟才能到,”女士声音带着哭腔,“我爸有心脏病史,我一个人搬不动他下楼。”

我们叁人对视一眼,迅速做了个简易担架,用被子把老人妥善固定好。老式居民楼没有电梯,楼梯又窄又陡。我在前面倒退着走,另外两人在后面抬着,一步步往下挪。

“小心转角。”“慢点慢点,这级台阶比较高。”我们互相提醒着,汗水很快湿透了衣服。老人的女儿拿着急救包跟在后面,不停说着谢谢。

安全把老人抬上自家车后,她又掏出钱包。“真的太感谢了,这些你们一定收下。”我挡住她递来的钱:“先送叔叔去医院,这个不急。”

叁天后,我们收到一条长信息和六百块转账。“父亲已脱离危险。那晚要是没有你们,真不知该怎么办。多余的一百是我的心意,请务必收下。”我们退回了多余的钱,只收取了约定的两百。这是规矩,不能坏。

这样的夜晚不是第一次,也不会是最后一次。每次服务结束,走在回校的路上,虽然身体疲惫,但心里是踏实的。

有人问,为什么要做这个?赚得不多,还辛苦。其实很简单——我们需要钱,但更需要这种被需要的感觉。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,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,如何处理突发情况,如何团队协作。这些是在课堂里学不到的。

德令哈的夜空总是星光璀璨,像无数双注视着的眼睛。我们知道,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,随时可能响起召唤。而我们会像过去的每一次那样,回复那句熟悉的话:“好的,马上到。”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