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江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廉江老街150元的情缘
那盏昏黄的路灯下
阿明蹲在巷口石阶上,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百元钞票,还有张五十的折得方方正正。路灯把他影子拉得老长,刚下过雨的青石板还反着光。“再过十分钟。”他自言自语,把钱塞进牛仔裤口袋,指尖碰到个硬硬的小盒子。
这条巷子我们叫它“老棉纺厂后街”,宽不过两米,两侧墙壁爬满青苔。傍晚六点刚过,各家厨房飘出炒菜的香味。小平房的铁门“吱呀”一声,穿碎花裙的姑娘闪身出来,帆布鞋踩在水洼里轻轻跳过去。“等久了吧?”她眼睛弯弯的,“今天收摊晚,王阿姨非要砍价。”
他们是去年夏天在巷口早餐摊认识的。阿明在修车店当学徒,小雅帮家里看水果摊。第一次约会,两人在巷子里那家糖水店坐了整晚。芋头西米露四块钱一碗,他们喝了两碗,聊了叁个钟头。路灯把榕树叶的影子投在桌上,像幅会动的水墨画。
“今天赚了多少?”阿明很自然地去接她手里的塑料袋。小雅竖起叁根手指:“叁百多呢。不过得交两百给妈。”走到巷子中段那盏总闪烁的路灯下,她忽然停住:“你口袋里什么硌着我了。”
阿明摸出那个红色小盒时,手有点抖。打开是条细细的银链子,坠子是个小芒果——小雅摊上最甜的那种金煌芒。“生日礼物。”他声音比平时低半个调,“等以后挣钱了,给你换金的。”小雅没说话,把链子戴好,芒果坠子贴着锁骨,凉凉的。
他们继续往巷子深处走。阿明突然说:“其实这链子正好一百五。”小雅笑出声:“你就非要凑这个数?”他也笑了:“巷口阿婆说的嘛,一百五在咱这儿能办大事。”去年除夕,他俩用一百五十块钱过了个年——买春联、炸糖环,还看了场露天电影。
巷尾老房子传来电视声,天气预报说台风要来了。小雅指指前面:“去刘叔那儿?”粉面摊的折迭桌都摆到路中间了。牛腩粉八块,加份青菜叁块,两瓶豆奶五块。阿明掏出那迭钱付账,老板找零时还打趣:“现在年轻人约会都带零钱啦?”
吃着粉,小雅说起今天有个阿姨买芒果,硬要她把筐底磕碰的便宜卖。“我说不行,那些留着自己吃。”她挑出自己碗里的牛肉夹给阿明,“你修车累,多吃点。”阿明看着碗里多出来的肉,想起师傅说过,这年头肯陪你吃十五块一份牛腩粉的姑娘,比钻石还稀有。
台风前的风格榕树叶子吹得哗哗响。他们沿着来路往回走,经过那盏接触不良的路灯时,它突然灭了。黑暗中,小雅感觉阿明握紧了她的手。“等出师了,”他声音混着风声,“咱们也在这条街上开个店。”芒果坠子随着点头的动作轻轻晃动,像在说“好”。
巷口水果摊还亮着灯,小雅妈妈正在收遮阳棚。阿明站在拐角阴影里看她跑过去,帆布鞋又踩进那个水洼。她回头挥手时,腕上银链闪了一下。这个瞬间,他觉得廉江小巷子里150的爱情,比电影里那些玫瑰钻戒真实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