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州新茶论坛,雷州茶友交流园地
这几天路过老街口的老茶馆,总能看到几位茶友围坐在竹藤椅上,捧着白瓷杯聊得正酣。凑近了听,才发现他们都在讨论一个有趣的地方——雷州新茶论坛。说来也巧,我这个老茶客也跟着注册了个账号,没想到一进去就舍不得出来了。
论坛界面特别清爽,浅绿的底色像是刚沏好的碧螺春。置顶帖里飘着今年春茶的品鉴活动通知,底下已经跟了上百条回复。有个叫“白云山下”的网友分享了自家茶园的头采银针,照片里茶芽披着细密的白毫,隔着屏幕都仿佛能闻到那股清鲜。
茶香氤氲的交流角落
最热闹的要数“茶友笔记”版块。上周叁深夜,我看到有位新手在问:“为什么我泡的乌龙总带着涩味?”不到十分钟,就收到了七八条详细解答。有个退休的茶艺师连着发了叁段语音,从水温控制讲到注水手法,最后还打趣说:“小老弟啊,茶就像谈恋爱,急不得。”这话让我捧着手机笑了好久。
说来也怪,在这个雷州新茶论坛里,大家说话都带着茶汤般的温润。有人把珍藏十年的老茶饼拿出来交换,有人专门开车去帮外地茶友代购当地特产。上次我还见到两个曾在论坛争执的茶友,后来因为共同喜欢凤凰单丛,居然相约去了潮州茶山旅行。
现在每天清晨,我习惯边泡茶边刷论坛。昨早看到茶农“石斛人家”直播采摘雨前龙井,竹篓里的嫩芽还沾着露水。底下立即有茶友接话:“这批茶青做成豆香型肯定妙!”这种即时分享的乐趣,让品茶这件事变得立体起来。
前些天突然降温,论坛里冒出个“围炉煮茶”的线上活动。当晚就有二十多位茶友同时开直播,炭火煨着老白茶,镜头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距离。广东的茶友在煮陈皮普洱,东北的茶友却在喝冷泡茶,这种反差让人会心一笑。
记得有位年轻茶友发帖说,在雷州茶友交流园地找到了失传已久的雷公茶制作工艺。几位老茶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拼凑记忆,最后还真还原出了古法。上周末他们集体试茶的照片,至今还挂在精华区里。
最近论坛新增了“茶器鉴赏”栏目,我那个爱收藏建盏的邻居终于找到了知音。昨天他激动地告诉我,有人认出了他那只曜变天目盏的来历。现在他们正计划着办个线上茶器展,连展名都想好了,就叫“器与茶的对话”。
窗外又飘起细雨,正好试论坛里推荐的“雨夜泡茶法”。照着茶友说的,把水温调低两度,延长浸泡时间。茶汤入口那刻,突然理解为什么大家总说:好茶需要知音。这个雷州新茶论坛,不正是把我们这些爱茶人聚在一起的缘分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