兰州同城约初中生100元,兰州学生约见百元同城
这几天刷手机,总能看到“兰州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这类信息在本地论坛飘着。说真的,第一次瞥见这行字,我心里就咯噔一下——这描述的,到底是个啥情况?
正好今天周末有空,我约了老朋友老李在黄河边的茶馆碰头。老李在中学当了十几年班主任,对孩子们那点事儿门儿清。我把手机推过去让他看,他盯着屏幕,眉头慢慢拧成了疙瘩。
这价钱背后的事儿
“一百块……”老李端起茶杯又放下,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,“现在有些孩子,对这个数目的理解跟咱们那会儿真不一样了。”他告诉我,班上有个男生,上周就因为同学买了双新球鞋,心里不服气,这两天正琢磨着怎么“搞点零花钱”。
我听着,心里挺不是滋味。想起我们初中那阵,口袋里揣着五块钱都能乐呵半天。现在这一百块,对某些孩子来说,可能就是个手机游戏皮肤的钱,但对另一些孩子,却可能成了个诱人的陷阱。
老李说着说着声音低了下来:“你是不知道,现在这些‘兰州学生约见百元同城’的信息,防不胜防。我们开家长会的时候,反复提醒要关注孩子的零花钱去向,可总有家长觉得小题大做。”
茶馆窗外的身影
正聊着,我无意中瞥见窗外:两个穿着校服的初中生,正凑在一起看手机,边看边小声争论着什么。其中一个不停地摇头,另一个却显得特别激动,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。
老李顺着我的目光看去,轻轻叹了口气:“看到了吧?这就是我天天担心的。孩子们好奇心重,又觉得几十百来块钱不算什么,很容易就被这些信息带偏了。”
我忍不住想,这些发布“兰州同城约初中生100元”信息的人,到底安的什么心?是真需要帮忙,还是另有所图?这一百块,对成年人来说可能就是顿饭钱,但对世界观还没成型的孩子,可能会产生想象不到的影响。
老李起身结了账,说下午还得去家访:“就是那个想买球鞋的学生,我得去跟他爸妈聊聊。不是不让孩子有追求,是得让他们明白,什么东西该要,该怎么要。”
看着他匆匆离开的背影,我又坐了会儿。河风吹进茶馆,带来几分凉意。想起刚才窗外那两个学生,不知道他们最后做出了什么选择。这些“兰州学生约见百元同城”的信息就像这河风,无孔不入,而我们能做的,可能就是给孩子心里筑一道堤坝。
回家的路上,我特意绕道经过几所中学。校门口贴着各种安全教育海报,但对于网络风险的提醒却不多。也许,是该有人好好跟孩子们聊聊这一百块背后的轻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