泸州10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,泸州女工百元服务如何寻
最近在网上总看到有人问“泸州10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”这类问题,说实在的,每次刷到这种内容,我心里都挺不是滋味。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好好聊聊,这句话背后到底藏着什么。
记得去年冬天路过劳务市场,北风刮得人脸颊生疼。一群裹着旧棉袄的大姐蹲在路边,手里举着写着“水电工”“刮大白”的纸牌。有个大姐的牌子上歪歪扭扭写着“日结150”,她反复踩着冻麻的脚,每当有车停下就小跑着迎上去。那时候我就在想,要是有人拍下这一幕,配上“泸州女工百元服务如何寻”这种标题,完全变了味道。
劳务市场的真实景象
其实在城西劳务市场,每天天没亮就聚满了等活的人。老张在那里干了七年中介,他跟我说现在工地小工日薪早就涨到两百左右了。“哪有什么一百块的女工?”他指着远处几个正在装工具车的妇女,“你看那些大姐,有的是帮着丈夫打下手,有的是自己组队接活,贴瓷砖、刷墙样样在行。”这时有个戴安全帽的大姐插话:“我们挣的是辛苦钱,不是那种钱。”
说到这里,可能有人要问:那为什么网上总流传这种说法?我专门找了社区工作人员聊过。李姐在街道办工作了十几年,她叹了口气:“有些是外地人瞎编的,还有些是把正常家政服务故意说歪。”她上周还帮两个刚进城的大姐找到了包吃住的工作,“正规家政公司都签合同,按时薪算钱,根本不是网上传的那样。”
其实在泸州想找正经女工并不难。龙马潭区有几个正规劳务公司,墙上明码标价贴着各类工种的收费标准。刘经理给我看了他们的登记册:“我们这儿登记的女工都有技能证书,瓦工、油漆工这些技术活,日薪都是按市场价走的。”他最近刚帮几个四五十岁的姐姐接了老旧小区改造的活,“她们现在每个月能挣四五千呢”。
话说回来,那些真信了“泸州100元钱一次的女农民工到哪找”的人,可能压根没去过工地。我表姐就在建筑队当资料员,她说工地上的大姐们厉害着呢:“混凝土班组里有个王姐,扛得动八十斤的水泥,晚上还自学看图纸。她们凭力气吃饭,不该被那些乱七八糟的话侮辱。”
这两天我又特意跑了趟人力资源市场。在咨询台前,正好遇见两个来找工作的苗族姐妹。姐姐阿雅说她们从县里来,想找份包吃住的工作:“我们会在电子厂干过流水线,也会种菌子,就是...”她犹豫了一下,“就是不想被人说闲话”。工作人员赶紧给她们推荐了开发区新建的食品厂,那边正招女工,月休四天还交社保。
夜幕降临时,劳务市场渐渐安静下来。我看见早上那个举牌的大姐坐在花坛边数今天的工钱,她小心地把纸币展平迭好,对着手机那头的孩子笑:“妈妈明天还要上工呢。”这张长满老茧的手,和网上那些轻飘飘的传言放在一起,实在让人心里发堵。
其实写这么多,就是希望下次再有人搜索“泸州女工百元服务如何寻”时,能先想想劳务市场里那些天不亮就出来等活的身影。她们可能是谁的妈妈,又是谁的女儿,靠着双手挣来的每一分钱,都该被尊重。这座城市每天都有正经工作需要人手,何必盯着那些虚头巴脑的传言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