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鸡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,宝鸡大学城附近俗称炮楼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4:10:57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个特别的别称

第一次听说“炮楼”这个叫法,还是大叁那年。那天刚下课,就听见隔壁宿舍的老王在楼道里喊:“晚上去炮楼那边吃饭啊,新开了家串串。”我愣了半天,脑子里浮现出抗战片里那些圆柱形的军事建筑,怎么都和大学城扯不上关系。

后来才弄明白,原来同学们私下里都把学校西门外那片区域叫“炮楼”。其实啊,就是几栋二十多层的高层住宅,因为外形方正、高高耸立,在周边低矮的居民楼中特别显眼,不知从哪届学生开始,这个外号就传开了。

说实话,刚听到这个称呼时,我总觉得有点别扭。直到有天傍晚,我特地站在学校操场往西看——夕阳正好落在那些楼宇后面,橙红色的光芒从楼与楼的缝隙间透出来,那剪影确实有点像老照片里的炮楼轮廓。这个称呼,倒还真是带着学生们特有的幽默和观察力。

学生们的“校外食堂”

要说这“炮楼”对学生们来说意味着什么,那可太多了。首先就是美食聚集地。那几栋楼的底层,密密麻麻开着各种小店:麻辣烫、螺蛳粉、奶茶店、烤肉饭……基本上你能想到的小吃,这里都能找到。

我最常去的是中间那栋楼下的一家陕西面馆。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大叔,每次我去都会多给我舀一勺肉酱。“学生娃娃正在长身体,多吃点,”他总这么说。在他那里,我尝到了比学校食堂地道得多的油泼面,辣子和醋的比例恰到好处。

这些小店价格都不贵,基本上二十块钱就能吃得很好。对每个月生活费有限的学生来说,这里简直就是天堂。每到饭点,你能看到穿着各色校服的大学生们穿梭在这些小店之间,熟悉地和老板打招呼,或者叁叁两两凑在一起,边吃边聊着课堂上的趣事。

不只是吃饭的地方

不过,“炮楼”的功能远不止填饱肚子那么简单。再往里走,你会发现这里藏着不少宝藏小店:复印店、文具店、二手书店、甚至还有个小型的健身房。

记得考研那年,我和室友几乎天天泡在“炮楼”里的一家咖啡馆。那家店不大,只有七八张桌子,但特别安静。老板很懂学生的心思,只要点一杯咖啡,就能坐上一整天,他还特意在墙角放了几个插线板,方便大家给电脑充电。

在那里,我认识了同样备战考研的几个外系同学。学累了的时候,我们会凑在一起小声交流复习心得,互相打气。那种感觉特别奇妙——明明是在校外,却依然保持着校园里那种纯粹的、为理想拼搏的氛围。

一段青春的注脚

如今毕业已经两年,偶尔开车路过大学城,我还是会特意绕到“炮楼”那边转一转。那些小店换了一批又一批,但整体的氛围没变,依然充满了年轻的活力。

上周回去,发现常去的那家面馆还在,老板一眼就认出了我。“毕业了吧?现在在哪儿工作呢?”他一边熟练地扯面一边问道。听说我在高新区上班,他点点头:“好啊,有出息了。”那碗面的味道,和记忆中的一模一样。

可能对不了解情况的外人来说,“炮楼”这个称呼听起来有些奇怪。但对每一届在这里生活过的学生而言,它不仅仅是个地名,更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它见证了我们的成长,承载了无数个饱腹的夜晚、奋笔疾书的下午和畅谈理想的黄昏。

有时候我在想,也许很多年后,当现在的学弟学妹们也毕业了,分散到全国各地,他们也会在某个瞬间想起这个特别的称呼,想起在那几栋被戏称为“炮楼”的建筑里,曾经有过怎样珍贵的青春时光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