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乐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,博乐茶会大选海选工作坊
这几天路过城东老街,总能看到"博乐喝茶大选海选工作室"的招牌亮到深夜。说来也怪,这名字乍听像是在搞什么茶艺比赛,可隔壁修车铺的老张告诉我,他们还真是在办正经的选秀活动。
转角另一家"博乐茶会大选海选工作坊"就更热闹了。上周叁下班路过,隔着玻璃看见二十来个年轻人围坐成圈,人手一杯茶,聊得眉飞色舞。我站在门口犹豫要不要进去看看,穿蓝布衫的店主正好推门出来:"进来坐坐?我们这儿海选不用准备才艺,会喝茶聊天就行。"
茶叶与话筒的奇妙组合
工作室主理人是个扎马尾的姑娘,大家都叫她小艺。她给我泡了杯凤凰单丛,说这是他们特选的"开场茶"。"传统选秀太紧张了,"她吹开茶沫,"我们让选手边喝茶边聊天,放松状态下才能看出真性情。"确实,角落里那个穿白衬衫的男孩,刚才聊到家乡茶园时眼睛发亮,比正经唱歌时生动多了。
工作坊那边更有意思,他们直接把场地布置成茶寮模样。评委不像评委,倒像是陪你喝茶的师兄师姐。有个姑娘本来紧张得手抖,捧着温热的建盏慢慢啜了几口,居然即兴编了首采茶歌。你说这算不算是茶汤激发了灵感?
现在我算是明白了,这两家虽然名号相似,套路却不太一样。工作室侧重在茶香里挖掘选手特质,工作坊更看重即兴碰撞的火花。不过他们都信同一个理儿:好苗子像好茶,得用对的温度慢慢泡开。
上回见到个特别腼腆的男孩,在工作室喝了叁巡普洱才打开话匣子。他说小时候跟着奶奶采茶,学会用茶叶辨风向——这个独特经历后来成了他舞台表演的亮点。你说要是放在普通选秀现场,评委可能早按铃喊下一个了。
两家其实都在摸索新路子。有时候工作室的苗子会去工作坊串门,像交换生似的。那天碰见两个姑娘坐在海棠树下分享碧螺春,聊着聊着就琢磨出双人舞的创意,据说后来还真进了复试阶段。
现在这条老街越来越热闹了。傍晚常能看到刚结束海选的年轻人聚在巷口讨论,手里还攥着没喝完的茶包。对面小吃摊的老板娘都学会了新词儿,逢人就推荐她家的"晋级奶茶"。
其实想想也挺妙,千百年来茶馆本就是叁教九流汇聚的地方,现在变成造星起点倒也不违和。那天看见个小姑娘捧着青花瓷杯在背台词,氤氲茶气里,眼神亮得像是已经把整个舞台装了进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