岑溪凤楼信息同城附近,岑溪凤楼本地资讯周边
这几天有朋友来岑溪玩,问起我哪里能找到本地的生活信息,我脱口而出就是岑溪凤楼信息同城附近这几个字。说起来,这还真成了咱们当地人离不开的一个生活小帮手。
家门口的生活百事通
早上买菜的时候,我常会顺手翻翻手机。今天南门菜市豆角什么价,城东新区那边新开了什么早餐店,这些零零碎碎的消息,在岑溪凤楼本地资讯周边里都能找到。记得上个月想找个电工修线路,就是在上面看到邻街老师傅贴的联系方式,中午发的消息,下午就上门给修好了。
有时候觉得吧,现在虽然到处都能上网,但真要找身边接地气的信息,还是这样的本地平台最实在。上周我表姐家孩子想找周末学书法的班,在各大软件里搜来搜去,结果最后还是在凤楼信息里看到文化馆老师在带班,走过去才十分钟路程。
前两天路过河西路,看见好多人在新开的甜品店排队。我好奇凑过去问,原来这家店刚开始试营业,根本没做宣传,生意全是靠街坊们在凤楼信息上你一言我一语传开的。老板娘笑着说,现在每天准备的料都不够卖,得赶紧招个帮手才行。
晚上睡不着的时候,我也喜欢刷刷这些本地消息。谁家的猫跑丢了,寻主启示下面总有一堆人帮忙转发;周末哪个广场有义诊活动,提前两天就有人提醒;就连哪段路最近在修路要绕行,都能提前得到通知。这些细碎的生活片段,慢慢织成了咱们这座小城的日子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家里老人总说关节疼。我在凤楼信息上问了一句哪里能买到电热毯,结果不仅有人告诉我哪个超市在打折,还有位热心大姐私信我说她家有多余的可以借我用。这样的事多了,让人觉得这座小城格外温暖。
现在年轻人总爱说“信息茧房”,可我倒是觉得,像这样贴近生活的信息圈子,反而让邻里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了。至少我知道楼下王阿姨的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,对面楼李叔叔的果园今年荔枝大丰收,这些点点滴滴,让每天出门打招呼都多了几分真情实意。
或许在别人眼里,这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信息平台,但对生活在这里的我们来说,它早就成了日常的一部分。就像街角那家开了二十年的杂货店,不一定多么光鲜亮丽,但需要的时候,它总是在那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