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北嫩茶论坛,淮北新茶品鉴社区
这两天朋友老张神神秘秘地给我发消息:“快看淮北嫩茶论坛没?新上了一批明前毛峰!”我笑着回他:“你这消息比天气预报还准时。”顺手点开那个熟悉的界面,淡绿底色的网页缓缓展开,这就是我们这群茶友的精神自留地——淮北嫩茶论坛。
要说这论坛有什么特别,大概就是那股子烟火气。没有高深莫测的茶道术语,只有实实在在的喝茶感受。上周有个叫“茶小白”的网友发了条帖子:“刚入手的紫砂壶怎么开壶?在线等,挺急的!”底下瞬间冒出二十多条回复,有图文并茂的教学,还有热心网友直接开了直播演示。这种热闹劲儿,像极了老茶馆里茶客们互相搭话的场景。
新茶上架时的盛况
每年春茶上市那阵子,论坛简直比过年还热闹。凌晨叁点还有人刷新页面,就为第一时间看到茶农刚晒出来的新茶照片。我记得有次刷到个有意思的帖子,楼主拍了自家茶园晨雾缭绕的视频,配文说:“这批茶喝着都带着露水味儿。”底下跟帖吵翻了天,有人说这是心理作用,有人信誓旦旦说真尝得出区别。最后是个退休的老茶艺师出来打圆场:“喝茶这事吧,信则有,不信则无,图个开心最重要。”
在淮北新茶品鉴社区混久了,慢慢能认出几个熟面孔。有个总晒茶具的“紫砂老王”,每次买了新壶都要摆九宫格;还有专攻茶叶历史的“茶博士”,能从陆羽《茶经》讲到现代制茶工艺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冬天,有个网友发帖说想找款适合老人喝的暖胃茶,不到半小时就收到十几款推荐,还有人直接寄了茶样过去。这种不经意的温暖,比任何名茶都来得沁人心脾。
现在人喝茶容易陷入两种极端,要么当成高大上的鉴赏活动,要么随便抓把茶叶糊弄自己。但在我们论坛里,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:有人用玻璃杯泡着几十块的口粮茶,照样能品出叁道水的层次变化;也有人拿着万元茶饼,老老实实记录每泡的口感差异。这种对生活的认真劲儿,或许才是喝茶的本真。
前两天看到个年轻妈妈发的帖子,说她带着六岁的女儿试茶,小朋友竟能分辨出叁种绿茶的差异。底下的评论特别暖心,有人建议从花果茶开始培养兴趣,有人分享亲子茶艺课的视频。看着这些回复,突然觉得这个论坛就像个巨大的茶席,不同年纪、不同经历的人围坐在一起,杯中茶汤各异,但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却是相通的。
偶尔会遇到刚入圈的新人问:“到底怎么才算懂茶?”有位老版主的回复让我记到现在:“舌头比书本诚实,喝多了自然就懂了。”这话说得真妙,就像论坛里常说的,茶无贵贱,适口为珍。重要的是找到让自己舒服的那杯茶,以及能分享这杯茶的人。
窗外又开始下雨了,我泡着论坛里淘来的霍山黄芽,看着茶友们在晒各自的下午茶。突然觉得,这个小小的淮北嫩茶论坛,不像是个虚拟社区,倒更像是个永远亮着暖灯的茶室,不管什么时候推门进去,总有人温着茶等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