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顺大学城有测辫暗语吗,安顺大学城常见暗语有哪些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15:51:13 来源:原创内容

最近在校园里,总能听见同学们聊起“测辫暗语”这个词。那天在食堂排队,前面两个女生压低声音说着“周末要不要去测辫”,我心里咯噔一下——这个词最近出现得也太频繁了吧?

其实很多同学第一次听到“测辫”这两个字母都是懵的。记得大叁的学长说,叁年前根本没人用这个词,也就是最近一两年突然在部分学生中间流传开。有时候在篮球场边,能听到有人笑着说“今晚测辫局”;教学楼的厕所隔板上,也偶尔会出现用马克笔写的“测辫+微信号”的小广告。

这些暗语到底指什么

我特意问过几个经常泡在贴吧的同学。他们说现在校园里流行的暗语还挺杂的,除了测辫,还有像“开黑”表面上指打游戏,但在某些聊天群里会有别的意思;“自习室约会”听着正经,实际上可能约在图书馆角落见面。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有人把“讨论作业”都发展成了暗号。

学校后门奶茶店老板倒是见证了不少事儿。他说经常有学生拿着手机对比半天,确认对方身份后就匆匆离开。有次听到两个男生讨论“安全系数”,还提到要避开教学楼摄像头。“年轻人玩归玩,可得注意安全啊。”老板一边擦杯子一边摇头。

其实想想也挺能理解的。大学城位置偏,娱乐场所少,好几万年轻人聚在一起,难免会有些情感需求。加上现在社交软件这么方便,随便划划手指就能认识新朋友。但直接说某些话又太露骨,用暗语就成了折中的办法。

暗语背后的安全隐患

上学期隔壁院校就出过事。有个女生通过暗语认识了个自称是“师院学长”的人,见面才发现对方早就毕业多年。幸好室友不放心跟着去了,不然真不知道会怎样。现在各大学校的保卫处都挺头疼这些事的,毕竟暗语这东西查都不好查。

辅导员私下说过,他们最担心的是有些暗语活动可能涉及违法。比如之前有社会人员在群里发“兼职伴游”的暗语,实际上是在拉皮条。还有那种“信用卡代办”的暗号,最后查出来是诈骗团伙。

话说回来,为什么年轻人偏爱用这些暗语呢?我琢磨着, partly是因为刺激感吧。就像小时候玩间谍游戏要用密语一样,现在年轻人把这种游戏带到了现实社交里。再加上从众心理,听到别人都在说,自己不懂几个暗语好像就落伍了。

其实吧,校园暗语就像以前的“课桌文化”,算是种亚文化现象。只不过现在的传播渠道更多样了,从线下小纸条变成了线上群聊,从厕所涂鸦变成了朋友圈暗号。

学生处的老师建议,与其堵着不让说,不如多组织些正经的联谊活动。现在各大学社团都在搞“桌游之夜”、“读书分享会”,就是给大家创造健康的社交平台。毕竟年轻人的精力总得有个出口,正规渠道畅通了,那些乱七八糟的暗语自然就少人用了。

最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:有些暗语存活期特别短。比如上个月还在流行的“夜跑”,这个月就没人用了。可能大家都怕用久了被老师发现吧,所以隔叁差五就要更新换代。

走在大学城的林荫道上,看着来来往往的青春面孔,突然觉得暗语就像青春期的痘痘,虽然不太好看,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年轻人活力的一种表现。只是希望同学们都能把握好分寸,别让一时的好奇惹出麻烦来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