喀什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,喀什约周边初中生服务500元
这事儿得从上周我路过喀什老城旁边的巷子说起。那天太阳明晃晃的,我正找地方买水呢,突然看见电线杆上贴着张皱巴巴的纸条,上面印着"喀什约附近的初中生一次500"这几个字。当时我心里就咯噔一下,这啥情况啊?
后来在馕摊排队时,听见两个大叔在唠嗑。穿条纹衫的那个压着嗓子说:"现在有些娃娃放学不回家,在东风广场那边转悠。"旁边戴白帽的连忙摆手:"可不敢乱讲,我家小子都在学校打篮球。"他们看见我在旁边,立刻换了话题聊羊肉价钱。
藏在市井传闻里的影子
说真的,这事儿越想越让人心里不踏实。我特意绕到人民公园转了转,确实看到几个穿校服的半大孩子蹲在花坛边上玩手机。有个扎马尾的小姑娘突然抬头问我:"叔叔要帮忙跑腿吗?"我愣神的功夫,她已经把手机塞回口袋走远了。
隔壁开超市的古丽阿姨倒是知道点儿什么。她边整理货架边说:"现在有些家长心太急,让孩子周末去餐厅端盘子。要是正经打工也就算了,可别是..."话说到这儿她突然停住,转头去招呼买香烟的顾客了。玻璃柜台反射的阳光晃得人眼睛疼。
我在便民栏确实看到过"喀什约周边初中生服务500元"这类手写广告。当时还以为是家教或者补习班,现在琢磨着不太对劲。正常辅导功课不该写这么含糊,而且为啥非要强调具体金额呢?
昨天在公交站碰到个熟人家的孩子,校服洗得发白。我试探着问最近忙啥,他低头踢着石子说:"就...帮人送送东西。"突然又补了句:"都是正规的!"这孩子以前见了我都会笑嘻嘻要糖吃,现在眼神躲躲闪闪的。
其实咱们这儿多数孩子都淳朴得很。上周还看见中学生扶着老奶奶过马路,少先队徽在阳光下闪着呢。但越是这样的环境,越得留心那些藏在角落里的怪事。就像烤包子要是漏了馅,总能闻到不对劲的味道。
我家对门的语文老师说过,青春期的孩子就像叶尔羌河的浅滩,看着平静,底下藏着暗流。这话我现在越想越觉得在理。那些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,还有总在巷口转悠的陌生人,确实该有人多留个心眼。
今早去买烤包子,店主艾力正在训他儿子:"再让我看见你放学不回店铺帮忙,看我不收拾你!"虽然语气凶,但眼里全是关切。这样的家长多了,那些乱七八糟的事自然就少了。热腾腾的烤包子捧在手里,我突然觉得,有些温暖就该这样寻常地延续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