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乡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湘乡叁百元的情感故事
那天下着毛毛雨,我在湘乡汽车站对面的巷口等最后一班车。路灯昏黄,把积水照得发亮。一个穿红色外套的姑娘蹲在路边,正往纸箱里垫旧衣服,箱子里窝着叁只奶猫。
"这天气,小猫会冻着的。"我蹲下来帮忙撑伞。她抬头笑了笑,眼睛像被雨水洗过的葡萄。我们就这样认识了,她叫小雯,在城郊的制衣厂上班。
叁百元能做什么
第叁次见面时,她捧着热乎乎的烤红薯等我。"发工资了,"她眼睛亮晶晶的,"今天我请你。"我们在老街的馄饨店坐下,两碗馄饨加一笼蒸饺,才二十八块。剩下的钱,她买了毛线和猫粮。
后来每个周末,我们都在湘乡附近转悠。去涟水河边看渔船,在老茶馆听花鼓戏,爬东台山不走正门专找野路。有次我在旧书摊看中一套《叁国演义》,要价叁百。她二话不说掏钱:"你上回说想收藏这个版本的。"那几乎是她半个月的饭钱。
现在想想,那段湘乡附近300块钱的爱情,竟是我们最阔绰的时光。她织的围巾比我买过的任何围巾都暖和,河边捡的卵石摆在桌上比工艺品还好看。叁百元能买什么?或许能买来一个人把整颗心都掏给你的真心实意。
制衣厂倒闭那个冬天,她不得不去深圳。送别时,她往我包里塞了个信封,里面是整整齐齐的叁百块钱。"书钱还你,"她笑着说,"等我在那边站稳脚跟,你就来找我。"
后来我也离开了湘乡。偶尔在超市看见标价叁百的羊毛衫,总会想起那个用叁百元给我买书、自己却织毛衣穿的姑娘。这湘乡叁百元的情感故事,就像老茶馆那壶永远续着水的茶,淡了,却还有温度。
去年重逢,她手上戴着婚戒。我们坐在星巴克,她点了杯七十八的手冲咖啡。"还记得吗?"她突然说,"当年在湘乡,叁百块够我们吃十次馄饨呢。"
窗外的雨和多年前那个傍晚很像。我忽然明白,有些东西不是消失了,只是像那叁只奶猫一样,在某个温暖的纸箱里,继续活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