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河附近人400元2小时,根河本地人服务2小时400元
那天听邻居老张提起,说在根河找本地人帮忙两个小时才收四百块,我第一反应是"这价钱能找着人?"?
要知道现在随便找个水管工上门检查都要两叁百,更别说在这偏远地区了。可老张信誓旦旦地说,上周他家里要搬家具,就在镇上的布告栏找了个当地人,说好两小时四百,结果人家提前二十分钟就干完了。
实实在在的边境人情
后来我特意去集市转了转,发现还真有这样的服务。有个鄂温克族大叔坐在拖拉机旁,脚边立着块纸板,上面就写着"根河附近人400元2小时"。我凑过去搭话,他嘿嘿一笑:"我们这儿的人实在,说两小时就两小时,能干完的活儿绝不拖拉。"
他说现在游客多了,有人需要向导带着在附近转转,也有人需要帮忙搬运东西。都是街里街坊的,收太贵了不合适。这话听着暖心,让我想起小时候邻里间互相帮衬的日子。
不过我也纳闷,这么低的价钱能赚着钱吗?大叔掰着手指给我算:带着游客在根河周边转转,介绍当地风土人情,顺便帮游客拍拍照。既展示了家乡的美,又能赚点零花钱,双赢的事儿。
传统与现代的碰撞
现在年轻人都在往外走,能留在本地的越来越少。像这样根河本地人服务2小时400元的模式,倒是让一些年轻人看到了留在家乡的可能。有个叫小巴图的年轻人告诉我,他大学毕业后回来,就是用这种方式当起了自由导游。
"不比在大城市挣得少,"他说,"而且自在。"他带着游客在林间小道穿行,讲述祖辈狩猎的故事,教游客辨认大兴安岭的植物。这样的体验,是那些标准化旅游给不了的。
不过这种服务也有让人担心的地方。万一起了纠纷怎么办?遇到不好说话的客人咋处理?小巴图说他们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事先说清楚服务内容,双方都觉得合适再开始。这两年做下来,还没遇到过麻烦事。
站在白桦林边上,看着夕阳把整片森林染成金色,我突然理解了这种服务存在的意义。它不单单是金钱交易,更像是一扇窗口,让外来的人能真切地触摸到这片土地的温度。
那位鄂温克大叔临走前跟我说了句话:"咱们这儿的人,把时间看得很重,也看得很轻。"这句话让我琢磨了好久。重的是诚信守时,轻的是不计较分秒。这种时间观念,在城市里已经很难找到了。
回城的路上,我在想:或许这样的根河本地人服务2小时400元,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行为,更是两种生活方式的相遇。在计时收费已经成为常态的今天,这里依然保留着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信任。
就像林间的风,看不见摸不着,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。下次再来根河,我想我也会尝试找一位当地向导,好好听听这片土地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