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女子学院后街喝茶,校园旁小巷品茶时光
聊城女子学院后街喝茶这件事,最初还是听宿舍楼下的阿姨提起的。那天我正为论文发愁,她边浇花边念叨:"你们这些孩子啊,就知道点外卖。学院后街那几家茶室,梧桐树下的青瓦房,不比你们喝奶茶强?"
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态,我在某个午后拐进了那条被紫藤花半掩着的小巷。阳光透过枝叶洒在青石板上,斑驳得像幅水墨画。最里间茶室的木门虚掩着,还没走近就闻到淡淡的茶香。
茶香里的慢时光
老板娘是位戴眼镜的年轻姑娘,正在柜台后不紧不慢地烫着茶杯。"第一次来?试试我们今年的日照绿?"她说话时,手里白瓷盖碗清脆作响。我要了茶坐在窗边,看她先用热水暖了壶,茶叶在壶中舒展开的瞬间,香气突然就弥漫了整个空间。
这倒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的茶缸。她总说喝茶急不得,得等茶叶慢慢沉底。现在的人啊,连等杯奶茶都要看叁回手机。可在这里,时间突然慢了下来——窗外单车铃叮叮当当,隔壁桌的老先生在看报,这一切都让人不自觉放松下来。
老板娘送来茶点时多聊了两句:"很多姑娘毕业多年还会特地回来,就为在这坐一下午。"她指了指墙角的照片墙,那些泛黄的相片里,穿着校服的女生们在同样的位置笑着举杯。
第二次去时遇到位大四的学姐。她说每次找工作焦虑时就来这儿,"闻着茶香写简历,好像连字都写得稳妥些"。我们喝着今年的春茶,她忽然笑起来:"你看这茶叶,在热水里浮浮沉沉,最后不都舒展开了?"
后来我成了常客。春天喝碧螺春,夏天品龙井,入秋后老板娘会推荐武夷岩茶。有个雨天的周末,茶室里坐满了人,却安静得只听见雨打屋檐的声音。大家都在看书或写字,偶尔抬眼相视一笑。
最有趣的是认识了对门美发店的王师傅。他每天下午叁点准时来喝壶茉莉花茶,"在这坐半小时,比睡午觉还解乏"。他说这条巷子开了二十年,换了不少店铺,只有茶室始终还在。
现在我也养成了习惯,每周总要去一两次。有时带着没读完的书,有时就单纯发发呆。茶室木架上摆着客人留下的随笔本,翻看时能读到很多故事——有恋爱甜蜜的涂鸦,有考试前的打气,还有毕业时的不舍。
前两天又路过那条巷子,紫藤花已经谢了,换成石榴花红艳艳地开着。茶香依旧从半开的木门里飘出来,像在等着下一个推门而入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