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怀足浴店为何光说不练,类似仁怀足浴店说得多做得少
路过仁怀最热闹的商业街,那家新开的足浴店招牌已经挂了小半年。每次经过都能看见“开业酬宾八折优惠”的横幅在风里飘,可玻璃门永远拉着防尘布,隐约能瞧见里面堆着没拆封的按摩椅箱子。老张叼着烟在隔壁便利店吐槽:“天天听他们员工在门口喊‘下周开业’,这都喊出回音了,我看得从叁伏天等到数九寒天。”
这种光打雷不下雨的事儿,在咱们这小城里还真不稀奇。就说河滨那家火锅店,装修时吹得天花乱坠,结果试营业叁天就贴出“管道检修”的告示,街坊们到现在连他家锅底是红是白都没见过。可你说怪不怪,越是动静大雨点小的店,前期宣传越舍得砸钱,广告单页撒得满城都是,倒真像那么回事儿。
说的比做的还热闹
城南建材市场的赵老板有次喝高了透露,现在不少商家都得了“承诺肥大症”。他掰着手指头算:“租场地时说要引进东南亚技师,装修时变成特聘扬州老师傅,临开业就成招聘本地学徒——等真开门你会发现,连学徒都凑不齐两班倒。”这话听着夸张,可仔细琢磨确实这么个理儿。有些经营者把力气全使在造势上,仿佛喊得越响就越能唬住人。
我认识个在足浴店干过领班的姑娘小梅,她说最怕老板开晨会。每次都是崭新的蓝图:“下个月引进磁疗桶”“季度末上经络理疗项目”,可库房里连最基本的药浴包都常断货。有回顾客拿着宣传单问玉石汗蒸房在哪儿,她只能指着卫生间旁边的杂物间打哈哈。后来她辞职时叹气:“天天让我们给客人画大饼,自己后厨连面粉都没有。”
这让人想起老街改造那会儿,施工队围挡上喷绘着青瓦白墙的江南景致,结果拆了围挡大家傻眼了——就是给旧墙刷了层灰漆,连雕花屋檐都成了印刷贴纸。你说这是骗人吧,人家确实动了刷子;你说这是办实事吧,总感觉哪儿不对劲。
根子到底在哪儿
开餐馆的老周点出个关键:现在很多生意人把“快”字刻脑门上了。他夹着烟比划:“开个店恨不得叁天回本,五月盈利,八月就搞连锁加盟。踏踏实实磨手艺?那多耽误挣钱啊!”这种急着摘桃子的心态,让不少经营者沉迷制造虚假繁荣。就像吹气球,明知吹太大要炸,还是憋着劲儿往圆里吹。
菜市场王婶说得更直白:“你去看那些天天放鞭炮搞活动的店,往往撑不过雨季。反倒是李家面馆那种闷头揉面的,二十年没挪过窝。”她挑着青菜撇嘴,“现在年轻人开店啊,功夫都下在抖音拍段子,也不想想万一真来客人了,你端不出硬菜不是砸招牌吗?”
这话让我想起城西那家养生馆。开业时请了舞狮队,发了两千张体验券,结果真正到店发现就叁个退休中医坐诊,拔罐的玻璃罐还得轮流用。后来有顾客在点评网吐槽:“宣传册上的韩式光子床,原来就是个电热毯铺层反光布。”
黄昏时分又经过那家足浴店,夕阳把“即将开业”的鎏金大字照得发亮。两个小伙蹲在门口抽烟,听见有人问开业时间,头也不抬地摆摆手:“等通知吧,经理说还要搞岗前培训。”可培训室的窗帘拉着,里面连盏灯都没开。斜对面开了五年的修脚铺倒是灯火通明,老师傅正给老主顾修灰指甲,磨刀石噌噌的响声稳稳传过整条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