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岩约茶上课,龙岩品茶学习交流
最近朋友圈里总看到"龙岩约茶上课"这个说法,刚开始我还纳闷,茶馆什么时候变成教室了?直到上周被朋友拉去参加了一次,这才恍然大悟。
那天下着小雨,我们走进中山路一家古色古香的茶室。原以为就是普通喝茶聊天,没想到主位坐着位头发花白的陈老师。他面前摆着整套茶具,正不紧不慢地温杯烫盏。
茶香里的学问
"很多人以为喝茶就是解渴,其实不然。"陈老师边说边将茶叶拨入盖碗,"你们看这漳平水仙,为什么要用这种包揉工艺?"他手上动作行云流水,教室里顿时茶香四溢。
我注意到个细节:他每冲一道茶,都会让我们观察茶汤颜色变化。第叁泡时他突然问:"有没有人觉得这杯比前两泡更甜?"确实如此!原来这叫"茶物质释放曲线",专业名词听着玄乎,经他一演示,立刻变得生动有趣。
坐在我旁边的李姐开了家茶叶店,她悄悄告诉我:"这种龙岩品茶学习交流活动我参加叁次了。以前顾客问不同岩茶的区别,我只能背说明书。现在光看叶底就能说个八九不离十。"
这时陈老师开始演示点茶手法。他手腕轻悬,茶筅击拂的沙沙声特别治愈。"你们试试看,注意手腕要松。"我模仿着他的动作,结果茶沫打得四处飞溅,引来阵阵笑声。这种手把手的教学,和看视频自学完全不一样。
中场休息时,大家捧着各自失败的"作品"互相交流。有个小伙子的茶汤居然出现了细腻的泡沫,他不好意思地说:"我平时在奶茶店工作,打发奶油练出来的手感。"陈老师闻言眼睛一亮,当即请他分享技巧。
说来有趣,这种龙岩约茶上课的模式,居然让不同行业的人都能贡献自己的智慧。做设计的聊起茶席搭配,当老师的分享表达技巧,连程序员都琢磨出一套水温控制的算法。
窗外雨停了,阳光斜照进茶室。我们继续学习如何品鉴茶汤的厚度与回甘。陈老师让我们含着一口茶在嘴里轻轻搅动,感受茶汤在不同部位的味觉变化。这种奇妙的体验,让我突然理解什么叫"活色生香"。
临走时,茶室主人往每人包里塞了包茶样:"回去按老师说的方法多练习。"现在我每天泡茶都会想起那个下午,想起陈老师说的"茶要慢慢品,就像生活要细细过"。
后来我才知道,这样的龙岩品茶学习交流活动在各地悄然兴起。人们在这里不仅学茶艺,更是在快节奏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。或许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,它总能以新的方式,融入现代人的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