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阳100米内学生约,建阳百米附近学子相约
这两天朋友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事儿,好几个住在建阳的朋友都在转发同一条消息——建阳100米内学生约。乍一看还以为是啥新开的补习班广告,仔细一聊才发现,原来是个挺暖心的邻里计划。
我家楼下小超市的王阿姨一边整理货架一边跟我说:“现在孩子放学回家就关在屋里,对门住着谁都认不全。上周看见几个中学生蹲在花坛边写作业,说是家里网不好,我就把超市二楼收拾出来了。”她说的这个地方,现在成了附近学生放学后最爱去的角落。
从陌生到熟悉的小空间
你发现没有?现在城市里啊,人和人之间好像总隔着点什么。特别是学生们,上学放学两点一线,回到家把门一关,同住一栋楼都可能不认识。但最近在建阳这片儿,情况悄悄变了。
那天下午四点多,我路过王阿姨的超市二楼,推门进去看了看。嗬,还挺热闹!七八个穿着不同校服的学生散坐在桌椅前,有的在写作业,偶尔抬头小声讨论数学题;还有个扎马尾的女生在教旁边小男孩英语发音。窗台上放着几盆绿植,夕阳斜斜地照进来,把整个房间染成暖黄色。
“最开始就两叁个孩子来,”王阿姨给我倒了杯水,“后来他们在班级群里一说,现在固定来的都有十来个了。这些孩子住得都近,最远的也不过隔了两栋楼。”
有个叫林林的高二男生告诉我,他以前放学就直接回家打游戏,现在更喜欢来这里。“遇到不会的题有人讨论,比在家里对着手机查答案强多了。上周我们还在隔壁空地上打了场篮球呢!”他说着指了指窗外,几个男生正抱着篮球往空地走。
这种建阳百米附近学子相约的现象,好像给社区注入了新的活力。以前安静的午后,现在偶尔能听到孩子们讨论问题的声音,还有他们路过小店时和老板打招呼的问候。
文具店的张老板最近还特意多进了些文具:“这些学生经常一起来买文具,聊着天就知道他们需要什么了。我还准备了几个充电插排,方便他们给平板电脑充电。”
不过最让人感触的,是看到那些原本陌生的面孔渐渐变得熟悉。有个初一的女生刚开始特别害羞,现在居然能组织几个同学一起做小组作业了。她妈妈说,这孩子以前从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,现在整个人都开朗了许多。
当然啦,这种自发的聚会也遇到过小麻烦。比如有一次几个男生讨论得太投入,声音大了点,影响到楼下休息的邻居。后来他们在墙上贴了“轻声交流”的提示,还轮流当值日生维持秩序。
现在每天下午,建阳这片住宅区里,总能看到叁叁两两背着书包的学生往小超市方向走。他们或许刚刚认识,或许本来就是同学但住得近之后才熟络起来。这种建阳100米内学生约成的学习小组,好像把整片社区的温度都提高了。
有时候想想,人和人的距离真的挺奇妙的。可能就在一百米之内,住着能一起学习、一起成长的伙伴,只是需要那么一个契机,一个空间,让彼此遇见。
黄昏时分,我又路过那条街。几个学生从超市二楼下来,互相道别后走向不同的单元楼。他们的说笑声在傍晚的空气里飘得很远,连路灯都好像比往常亮了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