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夏泄火的小巷子,临夏小巷解忧去处
临夏的夏天总是热得人心里头发燥,午后的日头能把青石板晒出晃眼的白光。这时候,老城里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就成了最好的去处。
钻进巷口,像是突然跨进了另一个世界。头顶是晾衣绳上飘动的蓝布衫,墙角青苔湿漉漉地泛着深绿,老槐树的阴凉哗地铺开,把暑气都挡在了外面。这里的墙挨得特别近,近得能听见隔壁院子里的水瓢碰着缸沿的声音,叮咚一声,清亮亮的。
巷子里的烟火气
再往里走,香味就飘过来了。是哪家正在炒辣椒呢,呛得人想打喷嚏,却又忍不住多吸两口。路边小煤炉上坐着咕嘟咕嘟的罐罐茶,守摊的老汉摇着蒲扇,茶香混着煤烟味,成了这条巷子特有的气息。偶尔有摩托车突突地穿过,骑车的小伙子总要放慢速度,生怕惊了蹲在路边玩弹珠的娃娃。
我常去巷子深处那家甜食铺子。老板娘认得熟客,见我来了便笑:“还是老样子?”所谓的泄火去处,不过是一碗冰镇杏皮水,几块玫瑰糍粑。但她这儿总有种说不出的妥帖,好像再烦心的事,坐到这矮桌前都能慢慢化开。
记得有一次碰上邻座的大爷,他说在这巷子里住了六十年。“年轻时候也嫌这儿窄,现在倒觉得刚好——宽了就显得空了。”他抿了口茶,眯眼看着巷口那束阳光。这话让我想了很久,也许所谓解忧,不过是找到刚刚好的那个度。
傍晚时分,巷子最是热闹。下班的人提着菜匆匆走过,放学的小孩追着跑,各家厨房里传出切菜的声响。这时候的临夏泄火的小巷子活了过来,成了实实在在过日子的地方。你不用刻意寻找什么慰藉,光是走着看着,心里那些疙瘩就悄悄松动了。
天色暗下来,灯笼一盏盏亮起。卖烤土豆的摊子前围满了人,老板娘麻利地翻动着炭火上的土豆,焦香混着孜然味在巷子里弥漫。几个年轻人坐在石阶上,就着啤酒吃土豆,笑声在窄巷里撞来撞去。这种时候,你会觉得所谓烦恼,大概也就是烤焦的土豆皮,剥掉就好了。
夜深了,巷子渐渐安静下来。只有晚归的自行车铃铛偶尔响起,还有守夜人的脚步声,不紧不慢地回荡。我总爱在这个时候多走两圈,让巷子的凉意慢慢渗进心里。这条临夏泄火的小巷子,白天是热闹的,夜晚是沉静的,但无论什么时候,它都在那里,等着下一个需要片刻安宁的人。
走出巷口时回头望,灯笼还亮着几盏,暖黄的光晕在青石板上。明天太阳升起,这里又会是另一番景象。而我知道,当心里头又堵得慌的时候,还会再来这条临夏小巷解忧去处走一走。它不说教,不指点,只是在那里,用最寻常的人间烟火,把日子过成该有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