丰镇火车站小巷子,丰镇车站小胡同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1:07:28 来源:原创内容

那天下午我又路过丰镇火车站,阳光斜斜地打在老墙上,把红砖照得发亮。车站西侧那条窄窄的巷子突然让我停下脚步——就是本地人常说的"丰镇火车站小巷子"。铁栏杆爬满牵牛花,晾衣绳上挂着蓝布衫,空气里有股淡淡的煤灰味。

我掀开塑料门帘钻进巷口小店。"来碗羊杂?"系着围裙的大婶从厨房探出头。店里就四张桌子,墙角电视机正放着晋剧。有个头发花白的大爷坐在最里面,慢悠悠地掰着烤馍。

巷子深处的叮当声

"这条丰镇车站小胡同啊,比候车室年纪都大。"大爷把馍泡进羊汤,开始讲古。他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扩建站前广场,拆了半条街,唯独这条巷子像根倔强的老血管,把车站和后面的民居连在一起。

正说着,巷子里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。我循声往深处走,果然看见个黑黝黝的铺子。老师傅正在打马蹄铁,火星子溅在湿漉漉的石板上。"现在整个丰镇就我这儿还能打马掌。"他抹把汗,"火车运来的钢材,打成牲口蹄子上的铁。"

这巷子像个时间容器,装着好些快要消失的营生。修拉链的摊子挂着五颜六色的齿条,配钥匙的机器嗡嗡响,还有个卖搪瓷缸子的铺子,缸底印着"安全生产"红字。

我在裁缝铺前停下。王师傅踩着老式缝纫机,给旅客改裤脚。"昨天还有个姑娘赶火车,拉链坏了,我叁分钟给她换好。"她推推老花镜,"这丰镇火车站小巷子看着旧,可能救急呢。"

巷子中段有棵老槐树,树下聚着几个下棋的人。穿铁路制服的大哥刚下班,拎着饭盒观战。"我们管这儿叫'第二候车室'。"他笑,"等车闷了就来转悠,买点熟食,补个鞋跟,时间过得特别快。"

夜幕降临时,巷口烤红薯的炉子亮起橘色的光。刚下火车的人们拖着行李箱过来,热乎乎的红薯捧在手里,白气在冬夜里飘散。卖红薯的大姐说,她在这儿二十年了,见过抱着孩子回娘家的媳妇,也见过外出打工的青年。"这丰镇车站小胡同见过最多的,是聚散。"

我往回走时,听见车站广播响起。巷子里的灯火一盏接一盏亮着,像这条老巷子眨着的眼睛。打铁铺的红炉还燃着,裁缝铺的针线还穿着,它们和百米外的火车站台一起,组成了这座小城最真实的呼吸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