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江100米内附近的人,附近百米内同江人
这几天我老在想,同江这小城里头,百米之内到底住着哪些邻居呢?虽说现在手机上随便划拉两下就能看见附近的人,可屏幕上那些头像总觉得隔着层毛玻璃。
昨儿傍晚买菜回来,我在楼道里撞见叁楼新搬来的小伙子。他拎着两桶矿泉水,额头上全是汗珠。我顺手帮他把单元门撑着,他连声道谢,说搬来半个月才发现净水器没装。就这短短两叁米的楼道距离,我们居然站在那儿聊了十分钟。他说自己是从鹤岗来的面点师,我这才想起小区门口那家新开的馒头铺——原来那些松软的老面馒头都出自他的手。
百米内的烟火气
今早特地去他家铺子买馒头,蒸笼掀开时热气呼地扑到脸上。等着找零的工夫,看见斜对面修鞋摊的老爷子正捧着搪瓷缸吃早餐,而隔壁水果店的老板娘正把最新鲜的橘子摆成小山。突然觉得,同江100米内附近的人,不就是这些每天擦肩而过的面孔吗?修鞋大爷总爱在树荫下听收音机,水果店老板娘见到小孩总会多塞个桃子,这些细节手机软件怎么可能告诉你呢。
记得前年冬天特别冷,我家暖气片突然漏水。正在手忙脚乱时,对门退休的水暖工老陈听见动静,提着工具箱就过来了。他边拧阀门边念叨:"这片的管道我都熟,当年还是我参与安装的。"修理时说起才知道,他女儿和我侄女竟然是小学同学。你说巧不巧?这附近百米内同江人的关系网,就像老榕树的根须,看着不相干,地底下都连着脉呢。
现在每次路过社区健身角,都能看见几个固定面孔。穿红色运动服的大姐总在晨练时喂流浪猫,戴鸭舌帽的大爷单杠玩得特别溜。虽然叫不出全名,但见面点个头,下雨天帮收个衣服,这种默契让人踏实。昨天红色运动服大姐还提醒我:"明天要停水,记得储水啊。"这种来自附近百米内同江人的提醒,比物业通知还让人上心。
有时候觉得,现代人总想着认识更远地方的人,却把最近的生活圈过成了最熟悉的陌生地。其实同江100米内附近的人,早就在菜市场、社区诊所、快递驿站打过无数照面。上周我在楼下等快递,顺便帮邻居奶奶把重物拎上楼,她硬塞给我一把自己腌的酸黄瓜。这种滋味,比任何外卖都来得真切。
现在晚上散步,我会特意绕到小广场看看。下棋的老人们噼里啪啦地敲着棋子,跳皮筋的孩子们咯咯笑,这些声音编织成百米内最生动的背景音。或许我们不需要刻意去认识谁,但只要在这个半径里真实地生活着,自然就能感受到附近百米内同江人带来的温度。这种温度不像网络那么迅捷,却像老火慢炖的汤,越品越有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