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暨陌陌600一次到付可信吗,同城交友当面付款真实吗
最近在诸暨本地的社交圈里,总能看到“见面600,到了付”这样的说法。说实话,第一次在陌陌动态里刷到这条信息时,我盯着手机屏幕愣了半天。这年头,连交朋友都能明码标价了吗?
有个在城西开奶茶店的朋友跟我说起件事。上周有个外地来的小伙子在他店里等人,边等边念叨着“该不会被骗吧”。聊了两句才知道,他在陌陌上约了人见面,说好600元到付。结果等了半小时,对方发消息说要先转200定金才肯露面。
这样的套路你遇到过吗
说实话,这种“到付”模式听着挺诱人——见面确认后再付钱,感觉挺靠谱对吧?但仔细想想,这里头的门道可多了。就像我表弟说的,他在城东打工时也试过同城交友,对方总是找各种理由要先收钱,不是路费就是保证金。
现在这种“诸暨陌陌600一次到付”的花样层出不穷。有时候是真人见面,但质量和描述完全不符;有时候干脆就是骗定金,拿到钱就拉黑。还记得去年开发区破获的那个案子吗?团伙用美女照片在陌陌上招揽,光定金就骗了二十多万。
有个在派出所工作的老同学跟我说,他们最近接到的好几起报案都跟这个有关。受害者往往因为金额不大又觉得丢人,最后都不了了之。这反而让那些人更猖狂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为什么这样的模式能存在?或许是因为现在年轻人工作太忙,线下社交圈越来越小。白天在店浦路写字楼里加班,晚上回到大唐的出租屋,除了刷手机还真没什么认识新朋友的途径。
我认识个在百货公司做导购的姑娘,她说她们同事群里经常讨论这个话题。有人觉得花600块能快速交到朋友值当,也有人觉得这纯粹是冤大头。但大家都认同的是,这种“当面付款”的方式确实让人更放心些——至少能看到真人再给钱。
但问题就在于,你怎么确定见面的人就是网上聊的那个?上次在咖啡馆 overhear 到两个年轻人的对话,一个说上次见面的人跟照片差了十岁不止,但钱都付了只好硬着头皮聊完。
这种事情真的要擦亮眼睛。毕竟在诸暨这样的小城市,熟人社会里万一遇到尴尬场面,那可真是在朋友圈里传遍了。我姑妈就老说,她们广场舞群里经常有人分享这些八卦,谁家孩子在网上约会被骗了,都能说上大半个月。
要是真想在陌陌上交友,不妨多留个心眼。比如先从普通聊天开始,别急着谈钱;约在万达这样的公共场所见面;最重要的是,但凡遇到要先转账的,直接拉黑准没错。
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想交朋友能理解,但越是急着想达成目的,越容易掉进陷阱。就像我们店里常来的那个快递小哥说的,他送了这么多同城快递,真正靠谱的见面,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。
或许该想想,为什么我们现在宁愿相信明码标价的“到付交友”,也不愿意花时间在兴趣社团、运动健身这些传统方式里认识新朋友?这个问题,确实值得琢磨琢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