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丘哪里有200元爱情,安丘200元爱情在哪里
街角巷尾的传闻
最近总听人念叨“安丘哪里有200元爱情”,这话在早点摊、公交站都能隐约听见。说实在的,第一次听到时我也愣了半天——爱情这东西,什么时候能明码标价了?而且偏偏是200这个数。
那天在人民公园遛弯,碰到个蹲在石凳上抽烟的老街坊。他眯着眼说:“现在的小年轻啊,都想着用200块找爱情。要我说,二十年前我们谈恋爱,揣五块钱去文化宫跳舞,买瓶橘子汽水两人分着喝,那滋味比现在什么网红餐厅都甜。”
夜市里的见闻
带着疑问,我昨晚特意去了趟青云山夜市。在卖烤冷面的摊子前,听见两个姑娘聊天。穿黄裙子的抱怨:“相亲对象昨晚带我去高级餐厅,花了八百多,可整个过程都在显摆他的宝马车。”她朋友撇嘴:“还不如我男朋友,上周揣着200块带我去吃麻辣烫,然后沿着汶河散步聊到半夜。”
烤冷面大叔麻利地翻着铁板,插了句话:“要我说,200块钱在安丘能办的事可多了。去电影院看两场特价电影,剩下够买爆米花和奶茶;或者去新建的体育场打羽毛球,完了在路边摊吃烧烤。感情啊,不在价钱,在用心。”
老照片里的故事
我突然想起家里相册有张父母的老照片。1985年夏天,父亲用半个月工资买了台海鸥相机,带着母亲在青云湖拍了整整一卷胶片。母亲常说,那天他们只带了馒头和咸菜,但父亲教她摆各种姿势,还在柳树下给她念诗。
折算下来,那台相机差不多相当于现在2000块钱。可母亲说,真正让她动心的不是相机,是父亲蹲在草丛里叁小时,就为抓拍她回头瞬间的那份耐心。现在人人能用手机拍一千张照片,却很少有人愿意花叁小时等一个瞬间了。
这么一想,“安丘200元爱情在哪里”这个问题,答案似乎清晰了些。它可能藏在商场旁边那家开了十年的奶茶店,老板总记得熟客的口味;可能在青云山脚下的长椅,很多老伴儿每天晨练完坐在那儿晒太阳;也可能在实验小学门口,每天放学时那些牵着孩子、讨论晚上吃什么的平凡夫妻身上。
昨天路过安丘一中,正好放学。看见个男生推着自行车,女孩坐在后座,手里举着串糖葫芦。男孩说:“这个月零花钱还剩两百,周末带你去潍坊玩?”女孩笑着戳他后背:“省着吧,去青云湖划船就好,还能看荷花。”
他们的单车铃声响着远去,我在原地站了好久。或许每个时代表达爱的方式不同,但真心永远不需要标价。那些执着打听安丘哪里有200元爱情的人,要找的从来不是具体的地方,而是被生活琐碎掩盖了的、最初的心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