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柳州火车站旁的小巷弄

发布时间:2025-11-06 04:21:52 来源:原创内容

站在柳州火车站巨大的白色穹顶下,耳边是列车进站的广播声和人群的喧嚣。我绕过宏伟的主站房,沿着一条不起眼的侧路往里走,不过百来步,喧嚣就像被按了静音键,突然间就消失了。眼前,就是那条传说中的柳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。

巷子不宽,两边是有些年头的居民楼,墙皮斑驳,露出里面砖红的底色。几根电线在空中交错纵横,把天空切割成不规则的几何形状。阳光斜斜地照进来,在坑洼的水泥地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。空气里飘着一股复杂的气味——隔壁楼里谁家正在爆炒辣椒,呛人的烟火气混着墙角青苔的湿润土腥,还夹着一丝若有若无的桂花香。

巷子里的烟火日常

这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嘛,我想。和站前广场上那些拖着行李箱、行色匆匆的过客不同,住在这里的人,脚步都是慢悠悠的。一位穿着汗衫的大爷坐在自家门口的竹椅上,眯着眼听收音机里的桂剧,手边的搪瓷缸冒着热气。他看到我这个生面孔,只是懒懒地抬了下眼皮,又继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巷子深处,几个老太太围坐在小凳上择菜,聊着家长里短,爽朗的笑声能传出去老远。

这种慢,和几步之遥火车站的那种“快”,形成了奇妙的对照。一边是奔向远方的起点,充满了离别与期盼;另一边,则是日复一日的安稳,是柴米油盐的踏实。我突然觉得,这条柳州火车站旁的小巷弄,就像是奔腾河流旁一个宁静的漩涡,保留着这座城市最朴素的记忆。

再往里走,景象又丰富起来。几家小店嵌在居民楼的一层,没有醒目的招牌,全靠熟客光顾。一家理发店的转灯慢吞吞地转着,老师傅手法利落地给客人修着面。旁边是个修理铺,老师傅正低头捣鼓一个旧收音机,满手油污,神情却无比专注。最吸引我的,是那个卖艾粑粑的小推车,刚出笼的粑粑冒着白气,糯米混着艾草的清香,勾得人走不动道。我买了一个,软糯清甜,是机器量产的点心比不了的老味道。

这些小店,就像是从旧时光里遗留下来的,不追赶潮流,只服务于街坊邻居最本真的需求。它们的存在,让这条巷子充满了可触摸的温度。

声音与光影的交织

我靠在一面爬满绿藤的墙上,细细品味着这份独特的宁静。忽然,一阵悠长的汽笛声从火车站方向传来,打破了巷子的静谧。紧接着,是火车轮压过铁轨那富有节奏的“哐当哐当”声。这声音如此之近,仿佛就在头顶。可巷子里的居民们,包括那只在墙角打盹的花猫,都对此毫无反应。看来,他们早已习惯了这种背景音。

这声音非但没有破坏此地的安宁,反而像一种独特的配乐,提醒着我这个地方与火车站之间割舍不断的联系。火车承载着远方的故事呼啸而过,而这条柳州火车站后面的小巷子,则静静地收藏着此地的烟火人生。一边是动态的风景,一边是静态的画卷,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对柳州这座城市最生动的印象。
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居民楼的窗户里次第亮起温暖的灯光。炒菜的香味更浓了,那是家的信号。我该走了,离开这个被时间厚待的角落。当我重新汇入火车站前涌动的人潮时,耳畔似乎还回响着巷子里的那份宁静。这条不起眼的柳州火车站旁的小巷弄,它没有讲述什么惊天动地的历史,却用最平凡的日子,为我这个偶然到访的过客,上了一堂对于生活本味的课。下次若再路过柳州,我想,我还会绕进来看看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