抚远附近还有200块钱的爱情吗,抚远周边200元真爱难寻吗
抚远江边的晚风还是那么凉,老码头台阶上坐着几个抽烟的年轻人。我听见他们聊起“200块钱的爱情”,忍不住凑过去听了一耳朵。
穿蓝夹克的小伙子猛吸一口烟:“现在约姑娘吃顿饭都不止这个数,还谈什么感情?”旁边戴眼镜的男生接话:“上个月相亲,光是买花订餐厅就花了八百。”夜色里,那点火星明明灭灭,像极了人们对廉价爱情的怀疑。
物价飞涨的年代
菜市场的鱼从十五涨到二十五,理发店洗剪吹要四十起步。出租车起步价翻了一番,就连最普通的麻辣烫,随便加点菜都要叁十块。在这样的日子里,200块钱能做什么?恐怕连像样的生日礼物都买不起。
我常去的那家烧烤摊,老板老陈一边翻着烤串一边说:“十年前两百块够小情侣吃叁顿,现在?一顿都悬。”孜然粉撒在肉串上滋滋作响,就像现实在灼烤着浪漫。
记忆里的美好
表姐结婚前掏出个旧钱包,里面夹着两张泛黄的电影票根。“那会儿他浑身上下就二百块,请我看电影吃路边摊,剩下的钱买了朵玫瑰。”她笑着说,“现在他月入两万,却再没那种心跳的感觉了。”
住在抚远老区的张奶奶总念叨,六几年那会儿,她老伴用半个月工资买了条红丝巾求婚。“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二百块吧?”她眯着眼睛笑,皱纹里都是甜蜜。那条褪色的丝巾至今还珍藏在樟木箱底。
现在年轻人谈恋爱,动不动就要考虑房子车子。相亲见面先问收入,处对象要查征信。感情这事,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道数学题。
现实与真心的较量
不过话说回来,在抚远附近的乡镇,还真见过不一样的风景。镇上的小芳在菜市场卖豆制品,男朋友是快递员。两人最大的享受就是周末揣着二百块,去江边看日落,再吃碗热乎乎的牛肉面。
“穷开心呗。”小芳擦着额头的汗笑,“但他记得我不吃香菜,会把碗里的牛肉都夹给我。”这时她男友正好送货回来,默默把一瓶冰镇矿泉水放在她摊位上,转身又去忙了。
隔壁理发店的王姐说得在理:“钱少有钱少的谈法,重点是舍不舍得把最好的给你。”她丈夫是水电工,每天穿梭在各个小区维修。发工资那天一定会带块王姐最爱吃的蛋糕回家,不多,就一小块,刚好二十块钱。
或许在抚远这座小城,200块钱的爱情还没绝迹。它藏在共享的冰矿泉水里,在小心翼翼带回来的蛋糕上,在攒钱买的红丝巾中。这些看似寒酸的付出,因为掏出了一个人最珍贵的那点心意,反而显得格外厚重。
江风渐起,我起身离开码头。那帮年轻人还在争论,说现在没有姑娘愿意跟着吃苦。可是他们没注意到,不远处那对摆摊的年轻夫妇,正头碰头数着今天的零钱,数完相视一笑,牵手走向巷子深处那家亮着暖光的面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