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阴品茶工作室,华阴茶室品茗雅集

发布时间:2025-11-03 03:58:21 来源:原创内容

华阴老街拐角第叁家青砖小院,总飘着些不一样的香气。不是隔壁肉夹馍的油香,也不是铺面新焙的核桃酥香——那是种带着水汽的茶香,像是把整座秦岭的云雾都收在了这屋檐下。

推门时铃铛响叁声,穿棉麻衫的王师傅正往紫砂壶里注水。他抬头笑笑:“今天吹什么风?刚好煨着太华云雾。”这话听着亲切,就像老街坊串门。

茶香里的慢时光

工作室东墙摆着七八个陶罐,标着“壬寅春采”“谷雨前单丛”。西墙挂幅水墨华山,云雾缭绕处竟与茶烟相连。每次来我都坐窗边那个位置,看阳光穿过百叶窗,在茶席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
王师傅沏茶时总爱讲故事。说他们祖上在华山玉泉院伺候过茶水,后来下山开了这间工作室。“茶嘛,急不得。”他边说边将茶汤分入品茗杯,“你看这太华云雾,要在85度水悬冲,像给茶叶挠痒痒。”这话把邻座几个年轻人都逗笑了。

确实,在这里待上半小时,手机都不想碰。看着茶叶在壶里舒展,忽然明白为什么有人管这叫“中国人的冥想”。

茶室里的小江湖

常来的有个退休语文老师,总带着笔记本边品边记。他说在这写出的诗句都带着茶韵。还有个做滨罢的小伙子,每周五必来“清洗大脑”——他真这么形容。“代码写麻了就来坐坐,比喝咖啡管用。”

上周碰见对年轻情侣在学茶艺,女孩手抖洒了茶汤,男孩赶紧说“碎碎平安”。王师傅乐呵呵补上一句:“茶洒了是它在跟你打招呼呢。”顿时满室欢声。这些细碎的温暖,比茶本身更让人留恋。

茶室后间其实别有洞天。每月农历十五搞雅集,不收费,但要求带首写茶的诗或拍张茶席照片。上次去正逢深秋,案上供着野菊,茶客们传看着手机里的茶山照片,有人轻轻哼起秦腔。

现在这样的地方不多了。大多数茶庄要么太商务,要么太玄乎。这里却像老舍笔下的茶馆,装着市井人生,又带着些许风雅。王师傅有句话说得在理:“茶本来就是给人喝的,弄得太高深,它自己都难受。”

暮色渐浓时,茶烟与晚霞混成一片。临走包了二两他们自拼的“华阴夜雨”,王师傅往纸包里多撒了一撮:“雨天喝这个,能听见华山松涛。”也不知道是不是玩笑话,但茶确实是好茶。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