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水万达晶座7号楼妹子,赤水万达晶座7栋女生日常
赤水万达晶座7号楼的电梯门叮一声打开时,我常看见那个扎马尾的姑娘牵着棕色泰迪犬走进来。她总会对电梯里熟悉的面孔笑笑,小狗的尾巴像钟摆似的摇个不停。这栋楼里住着不少这样的年轻女性,她们的身影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公交站,也出现在夜幕初垂的楼栋大门前。
刚搬来时,我妈总在电话里念叨:“一个人住要锁好门,邻居们靠谱吗?”其实这栋楼没她想象中那么疏离。七楼住着两个合租的护士,夜班回来时高跟鞋的声音很轻,像怕惊扰了谁。九楼有个教钢琴的姑娘,下午四点总能听见断断续续的琴声,最近好像一直在练《梦中的婚礼》。
走廊里的照面与电梯间的寒暄
说来有趣,认识隔壁姑娘竟是因为一袋垃圾。那天我赶着上班,把垃圾袋放在门口,结果下班时发现袋子破了,汤汤水水流了一地。正手忙脚乱时,隔壁门开了,她递给我几个厚实的垃圾袋和一卷厨房纸巾:“用这个,我之前也遇到过。”我们就这样站在走廊里聊了十分钟,才知道她在对面的写字楼做设计,养了一只不会乱叫的布偶猫。
这些赤水万达晶座7号楼妹子们,渐渐织成了一张看不见的网。21楼的女孩在业主群里问谁家有多余的退烧药,不到五分钟就收到叁四条回复。15楼的姑娘晒出阳台种的小番茄,下面跟了一串求经验的消息。虽然大家还是记不清彼此的全名,但在快递员问“住在哪栋”时,会不约而同地说:“就那栋女生比较多的7号楼。”
楼下的李阿姨有次在电梯里感慨:“你们这些年轻人,比我们那会儿会生活多了。”她指的是楼道里偶尔飘散的咖啡香,阳台精心打理的绿植,还有周末传来朋友聚会的笑语声。确实,这栋楼在她们的打理下,少了些钢筋水泥的冰冷,多了点人间烟火的热乎气。
当然也有糟心的时候。上周五晚上,不知道谁家的水管爆了,水从16楼渗到15楼。微信群里顿时炸开锅,但没人互相指责,反而都在出主意找物业。最后发现是公共管道的问题,几个姑娘还凑钱给楼下受损的邻居买了果篮。事情解决后,有人在群里发了句:“远亲不如近邻啊。”后面跟了一排点赞的表情。
昨天傍晚下雨,我在楼下便利店躲雨,碰见牵狗的姑娘也在那儿。她给泰迪擦了擦爪子,笑着说:“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。”我们聊起楼里最近的事,她说注意到叁楼新搬来一个女孩,每天抱着笔记本电脑去咖啡厅工作。“下次在电梯里见到,得打个招呼才行。”她说着,眼睛弯成月牙。雨滴敲打着遮阳棚,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,而店里暖黄的灯光下,两个来自同一栋楼的陌生人,因为这个共同的身份变得熟悉起来。
回到家里,窗外已是万家灯火。我数了数,这栋楼的窗户亮着大半,不知道那些赤水万达晶座7栋女生日常此刻在忙什么。也许有人在加班赶方案,有人在追新出的剧集,有人正和远方的家人视频。这些各自独立的生活片段,共同构成了这栋建筑特有的温度。电梯还在上下运行,明天又会有新的故事在那些开合的门后悄然发生。